大学毕业后他走进了“公益圈”,现在又为公益创办“大学”︱【你好社区】人物
文/ 任思言(记者),图/ 受访者提供
分享国内社区营造领域行动者的故事,不立榜样,不造典型,但且希望带来一些启发,与更多伙伴去探知社区的魅力。
这是【你好社区】人物的第三篇。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3月16日,黄圣仙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写下这样一段话,他说,这是在参加参加社工培训时,一名老师送给他的人生座右铭。“做公益的事情,不努力,是做不成的。”黄圣仙这样说。
黄圣仙
黄圣仙是南昌国仁公益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身材有些瘦削的他,讲话总是异常的快,在谈话的过程中时不时会冒出新的点子。从大学刚一毕业就走进了“公益圈”,到现在已经成为南昌公益圈里一个小有名气的公益人。他说自己做公益人,靠的就是一股劲,“努力,如果真的‘行有不得’,首当‘反求诸己’。”
黄圣仙的公益路是从大学开始的,在江西农业大学读书时,他就接触到了公益,而大学四年级的时候,他第一次接触了福建正荣公益基金会的“爱故乡计划”,曾经在乡村长大的他带着对故乡的爱,进入了“公益圈”。2012年5月,他加入了基金会和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联合创办的南昌大湖社区大学,成为社区大学的首批工作人员。
接待来访团
“社区大学成立的初衷就是推行新型的平民教育方式,同时也希望能适应社区居民的需要,开展一些适合社区居民们的活动。”这个在成立初期只有2名工作人员,办公条件极为简陋的社区大学,到现在已经有5名工作人员,其中包含2名专职社工,志愿者近百人。2013年11月,更名为“国仁公益服务中心”通过了民政部门的认证,成为了“正规军”。
正荣大湖之都社区位于江西南昌县莲塘镇,社区目前一共有6000多户居民,入住2万多人。这是个被大家称为“江西首府首县首镇首社区”超大型社区。“旧时,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小孩的一碗饭一条街的叔叔阿姨帮忙喂,邻里关系和睦的生活景象为人乐道。反观当下,“水泥森林”里高楼大厦耸立,人口密度越来越高,为何邻里之间的关系却日渐疏远?经济的发展,人员的迁徙,商品房小区高速建设入住,和睦的邻里关系反而成为稀缺品。”这是一名社会学家对当今城市邻里关系的解读,对于正荣大湖之都这样一个超大型社区,这样的邻里关系表现更为显著。
家访
“2012年,我们刚开办社区大学的时候,很多居民对我们并不是很理解,有的居民认为我们是‘瞎折腾’,也有的居民说我们是‘作秀’,最一开始办活动的时候,来参加的人很少,我们有时候出去贴海报,还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黄圣仙说,这是所有的公益组织进驻一个社区需要经历的“阵痛期”,“熬过去了,可能就成功了。”
社区大学将社区里的老人和孩子们作为突破口,用一些老少皆宜的课程撬动了更多的社会资源。“我们的社区大学作为老年大学和少年宫的‘综合体’,有的老人爱书法,有的老人爱唱歌,由社区大学牵头,老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兴趣小区,同时还开发出适合青少年的特色课程,比如说老年人为青少年培训书法,老少一起在社区里做书法展示,这样的互动整个社区的气氛会更加融洽。”黄圣仙介绍说,社区大学创制了一种社区互助的模式,让孩子们从小就有公益意识,现在不少孩子们已经是社区的小小志愿者,加入到社区公益服务的活动中来。
社区志愿者与孩子们
社区大学是一个让居民们“走进来”的没有围墙的大学,但黄圣仙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开始选择走出围墙。
“我们承接政府项目,组织孩子们进行夏雨夏令营,将公益的触角伸到大湖社区之外。”黄圣仙介绍说,随着江西公益事业的发展,政府开始越来越认可公益组织提供的服务,并且购买一些公益项目,这对于国仁公益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转型机会。“恰好在2014年暑期,我们和暑期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合作开展了正荣大湖社区老年人养老状况调查,发现社区里60周岁以上的老人占社区总人口的17.8%,社区里养老服务匮乏,并且公共空间不足,投入少,周边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交通不够便利,给社区老人带来了很多不便。
除此之外,社区里还存在着大量的边缘老人,他们有的是高龄老人,有的行走不便,还有的是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老人们虽然不缺衣少食,但精神生活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
重阳节
2014年9月,国仁公益申请到了民政部支持‘互邻照顾’养老社工项目。“由社区里经验丰富的社工和服务人员组成团队,对老人进行关怀探访、构建社区支持网络,整合资源,对社区老人提供多种服务。”黄圣仙说,社区养老项目从细小处着眼,关注老人们的心理,采取了老人们更能接受的方式。
社区老人文艺表演
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社工们和小志愿者们就会带着社区里的一些“边缘老人”游园,为老人拍照留念,还由小志愿者们做一些DIY的礼物,送给老人们。“这是我们互邻照顾养老项目中的一个环节,叫‘迷路党老人的春天’,志愿者们‘制造’一些可以让老人走出去的机会,多认识社区里的邻居们,让他们慢慢地融入我们的社区大家庭。”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原本很多生活在社区边缘的老人开始融入社区,有的老人在遇到问题时开始开口向志愿者们求助,还有热心公益的老人加入了社区志愿者协会。
对于住在大湖社区的孩子们来说,暑假里最盼望的活动就是“夏雨雨人夏令营”,每年的夏令营主题都不同,从最早的办在家门口的夏令营到2015年跨省到福建体验海岛生活,这对培养孩子们独立生活能力大有裨益。
海岛游学
“记得2014年第一次带夏令营营员到外地游学,有的年纪小的孩子还因为生活艰苦而哭鼻子,可6天的夏令营结束后,家长们都对孩子们的变化感到惊喜。”从第一届夏令营只有14人到2015年夏令营60个名额迅速被“秒杀”,“夏雨雨人夏令营”已经成为国仁公益的“品牌”。
夏令营海报
黄圣仙介绍,现在“夏雨雨人夏令营”还成为了一个公益人成长的平台,每年暑期,国仁公益都会联合多家公益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引导志愿者进行公益课程设计,强化志愿者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建设。“让志愿者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跑跑镇上的居民都喜欢快跑,快跑免不了撞在一起,小猫和小鹰撞在一起会出现什么?苹果和红宝石撞在一起呢?”在大湖公馆背后的“爱童书屋”里,10岁的小朋友冷逸风手里拿着绘本,身边围着十多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冷逸风一点都不怯场,他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绘本上的故事,末了还提出自己的问题“如果仙人掌和小鱼撞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故事,大家能给我也讲个故事吗?”
开心妈妈绘本馆
小朋友们深深被这个故事所吸引,几个爱思考的小朋友还举手发言,讲了自己想到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一个新鲜创意的‘触发媒介’,孩子们把不想干的事物联系起来,会有各种可能性,也会让他们摆脱思维的惯性,拓展想象力。”王飞灵妈妈对冷逸风的故事很是赞赏。
“爱童书屋”是大湖社区“开心妈妈团”为社区的孩子们准备一个特殊的礼物,里面有700本适合3-12岁孩子的精品绘本图书,妈妈们轮流值班打理书屋,每周都有绘本故事分享,还不定期组织户外亲子主题活动。“我们办这个书屋,不仅是要培养会讲故事的妈妈,还要培养更多会讲故事的小朋友,让他们懂得生活中的真善美。”“爱童书屋”的发起人之一、小朋友林芝的妈妈说。
“开心妈妈团”是由社区里一些热爱公益事业的年轻妈妈们发起的,也是国仁公益服务中心“孵化”出的一个公益社团。“社区里有很多年轻的全职妈妈,不少都是高学历的,因为共同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她们走到了一起,在社区发起成立了年轻妈妈们的社团组织。”黄圣仙说,年轻妈妈们一起交流培养孩子的心得体会,发挥各自所长,为孩子们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从最初的十几个成员到现在上百成员,短短几个月,“开心妈妈团”已经在社区颇具影响力,深受社区辣妈们的喜欢。
社区图书馆一角
“这个‘爱童书屋’也是‘开心妈妈’们众筹的一个公益性的绘本馆,绘本馆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方便社区居民,也提升了社区文化的氛围。”
“我们要做的除了培养和壮大现有的社区社会组织,更重要的是孵化出更多的公益社团,形成一种新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治理。”黄圣仙认为,国仁公益根据居民各类的需求,孵化培育出不同的公益社团,目前已孵化出“社区志愿者协会”、“社区童声合唱团”、“社区开心妈妈团”等多个公益社团。这些居民自发或培养的社团组织是居民社区参与的纽带,凝聚着社区精神,将社区内分散的居民和物资进行整合,容易聚合社区资源、参与社区建设,提高整个社区工作的运行效能。
自己服务他人的时间“储存”起来,等到需要时可“支取”相应的获得他人服务时间。这样的志愿者,你愿意当吗?今年3月份,黄圣仙和他的团队与居委会、物业等相关社区治理主体共同启动了一项名为“社区时间银行”的社区互助服务项目。社区居民只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就可以将服务时间存入“时间银行”。储蓄起来的时间币,既可以在社区签约的商家兑换消费,也可以在自己遇到困难时,用时间币换取他人的服务,还可以将赚取的时间币捐赠给需要的人。
社区公益市集
黄圣仙告诉笔者,“社区时间银行”是双向互惠的,不是单向的慈善组织。它既是一套规范化的志愿服务管理系统,能更好地统筹志愿者的零散时间,在别人有困难时伸出双手,当自己有需要时,‘银行’也会调度其他志愿者前来帮忙,小到代购、遛狗、看娃,大到家电维修,时间银行的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及时申请帮助,这样满足了不同志愿者的不同要求;它也是社区各方参与社区共享共治的一个平台,“时间银行”开设有个体、家庭、团体及公共储户四种账户类型,家庭和团体储户都可以通过赚取的时间币发起自己需要的社区公益活动。
“时间银行”的创立者埃德加•卡恩曾说,“时间银行”会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回馈。“撇开回馈不说,这样的志愿者管理系统可以更加科学,也可以激励居民们,大家共享共治社区的成果。”黄圣仙说,志愿者们看起来在储蓄时间,实际上在储蓄美德,更重要的是,在“时间银行”里,最容易被社会忽略的弱势群体感受到了公平与尊重。他们通过对他人有所贡献实现了自我价值,重新融入社会生活。
时间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