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八闽公益交流会——徐婧:让我们成为一条河流
2024年6月16日,“616八闽公益交流会”在福州开展,“基金会与NGO:共话共建福建公益好生态”分会场由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福建省正荣公益基金会、福建省陈章辉福信慈善基金会主办,以“分享、对话、共创,听经验、献智慧,共谋公益好生态”为主题,汇聚经验与智慧,共同绘制福建公益事业的美好蓝图。
正荣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婧在交流会上,以《让我们成为一条河流——正荣推动民间公益生态发展的实践分享》为题,分享了正荣公益基金会的成立背景和理念,以及“禾平台”项目的发展脉络,详细介绍了项目如何从支持小额资助开始,逐步支持发展区域公益枢纽组织,培育更多的民间公益组织,推动构建良性公益生态。以下为徐婧的分享内容整理。
关于我们
正荣公益基金会于2013年3月由正荣集团捐资发起成立,致力于搭建专业透明的公益服务平台,以“理性、透明、有效、创新”的理念,驱动和整合社会各界资源,支持民间公益,创造社会价值,推动构建良性公益生态。
“让公益多一点想象”是正荣公益基金会的愿景。我们崇尚公益是理性的,社会是多元的,当不同的组织或个人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社会议题时,这些源于民间的小而美的行动终将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社会变得更具活力、更加健康。而我们则致力于成为这些行动的点燃者、支持者和参与者,通过自身的公益行动与倡导,让公益多一点想象。
带着“让公益多一点想象”的愿景,从一家“无理论、无背景、无大佬”的基金会开始,我们不惧未知,包容多元,勇敢探索,立志为公益行业带来一些创新和改变,出走十年,归来仍是少年。
十多年来,我们做了许多探索,项目行动覆盖全国30省份,合作公益组织500多家,涉及教育、乡村发展、救灾、社区营造、精神卫生、区域发展和人才发展等多个领域,而贯穿始终的是四大工作策略:
第一、与多家机构联合行动,不论是与其他基金会联合出资整合资源,还是与利益相关方跨界合作,都可以发挥资源的杠杆效应带来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也打破路径依赖;
第二、灵活的非限定资助,由传统的单笔大额项目捐赠转变为灵活的非限定资助,金额大多低于5万元,并倡导建立平等互助的合作伙伴关系;
第三、支持民间公益,因为中国公益生态需要构建,民间公益组织等待被激发,而基金会就可以做这样的激发者;
第四、确保公开透明,以行业最高标准进行信息披露,所有重要信息均对外公开,同时公开了投诉举报的路径,让暗箱操作没有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正荣想要发挥的角色是做一个创新、理性的公益倡导者和推动者。我们认为:社会和需求是多元的,那么资助方和NGO也应该是多元的,需要有大海长江也需要有湖泊河流,这样才可以发展和滋养更多东西。而我们更愿意做一条河流,汇聚涓涓细水,滋养一片公益生态。
推动民间公益生态发展的实践
(以禾平台为例)
从正荣微公益到和平台:看见区域公益枢纽组织的价值
和平台的诞生源自2013年就开始探索的正荣微公益,彼时正荣微公益直接在福建、江西等地实施小额资助来支持民间公益组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公益组织值得支持,它们蕴藏着社会活力和公共价值,等待着被激发。而基金会就可以做这样的激发者,这不仅是在帮助民间组织,也是在为整个社会蓄能。
但面对散落在不同区域的一个个差异化的组织,基金会的支持力度和能力毕竟有限。我们发现,区域公益枢纽组织更能发挥在地优势,整合上下游的公益资源、链接在地的多元力量,支持和培育更多本地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但区域公益枢纽组织的成长,同样需要行业生态的支持。
2014年,正荣公益基金会开始探索与区域公益枢纽组织的合作。随后,敦和基金会与南都公益基金会先后出资参与,支持国内二三线城市公益枢纽和民间草根力量、推动区域公益生态善变的“和平台”应运而生。
到2016年时,和平台合作的区域公益枢纽组织有11家,支持了170多家民间公益组织。这些民间力量的成长,不仅繁荣了公益生态的整片森林,更为他们所服务的群体带来了改变和希望。
在这个过程中,项目团队也在不断反思:如何才能更有效、更有重点地推动区域公益生态善变?
从和平台到禾平台:聚焦支持社区基金会发展
那几年间,中国的公益行业生态在政策影响下发生巨大的变化。随着深圳、上海两地在2014年出台的社区基金会试点和培育政策,国内掀起设立社区基金会的热潮,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成为官方的主流话语。
尽管在全球视野下,社区基金会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但在国内,社区基金会还是很年轻的组织形态,最早的社区基金会不过仅有几年的实践历程。
基于公益行业新形势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2017年4月,谋求转型的和平台历经半年的梳理和探讨,确定了以社区为核心视角,支持中国社区基金会的专业化发展,再通过社区基金会来集合有效在地资源,支持社区公益发展。
转型后的禾平台首批合作方包括南都公益基金会、千禾社区基金会、正荣公益基金会、成都市锦江区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之后又获得了社区基金会全球基金的资助。随后的几年,禾平台逐步形成系统的工作策略,从人才培养、小额资助、行动研究和行业交流四个维度展开工作,致力于将禾平台打造成推动中国社区基金会发展的关键枢纽。
禾平台2.0:放下“社区基金会”的包袱,回归初心
2022年开始,伴随着国内社区基金会会近年的发展,禾平台尝试迈入新的阶段,放下“社区基金会”这个身份主体的包袱,回归“挖掘本地资源服务于本地需求”的初心,把注意力专注到社区公益枢纽组织的支持中。
2023年8月禾平台正式转型升级,明确了“联结、赋能和倡导”的使命,即倡导社区公益本地化、在地化,联结和赋能具有专业性与领导力的社区公益枢纽组织,建设社区公益共建网络,推动社区公益生态发展。
转型后的禾平台确定了三个行动策略:策略1:联结和支持在地社区公益枢纽组织,优化区域社区公益生态;策略2:通过社区公益枢纽组织,联合资助区域关键议题行动,赋能本地社区公益人才及组织;策略3:基于不同地域的实践探索,沉淀中国本土的社区公益知识,构建社区公益生态共识。
回应这三个策略,禾平台主要开展三个板块行动。一是行业交流:在各区域枢纽组织的联合举办下,开展社区公益年度大会、沙龙、焦点小组、主题研讨等交流活动,促进本地多元力量的联动;二是行动支持:开展基于本地关键议题的社区公益行动,即围绕具体议题开展赋能与支持;三是知识生产:立足本土实践,推动中国社区公益经验交流和知识生产;开展国际交流,引入国际经验和资源助力本土探索,对外输出中国经验。
经验感悟
最后,和大家分享下我们多年来推动民间公益生态发展的几点经验与感悟。
第一、尊重本土现状,沉淀本土经验。我们会学习很多公益理论或公益知识,但也需要着眼本土的现状,即使站在巨人肩膀上也得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第二、尊重多元,鼓励创新。没有多元就没有生态,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第三、培育本土力量的兴起。在地的、扎根的公益力量的茁壮成长,才能够使社会问题可以持续得到关注和解决;
第四、公益人才的培育与支持。不论是支持公益项目或是资助机构,我们觉得对于人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人就无法成事;
第五、有效化、专业化、机构化。在这三个的排序中,我们觉得有效化是最重要的,而且是要讲究可持续力、社会影响力,这是非常重要的核心。
最后作个倡导——从国内第一家基金会成立到现在已经有40多年的历程了,我们现在也是进入到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在公益发展的新阶段,希望我们共同倡导现代公益、推动公益创新。正荣公益基金会虽然是由企业发起,但一直走的是自主、开放的道路,也非常欢迎有更多志同道合的资方与我们合作。让我们在公益的道路上一起努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