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新生:重生的不只是房子——《正荣会》

文/林赛贞

 

每个人心里总有一段抹不去的故乡记忆,那里青砖黛瓦,炊烟袅袅,古韵盎然,或是隐藏着你童年的成长回忆,或是烙印着祖辈的拼搏痕迹,或是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变迁史。拥有乡土情结的人,总是不免想起故乡的古民居,那历经沧桑岁月依然在风雨飘摇中诉说着昔日繁华的老房子。然而,时代巨变,“10年的时间,中国消失了90万个村落”,那曾是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现在已经走到了生存死亡的关头。

建筑是有生命的,让老宅子新生,其实重生的不只是房子,它在当下还具有更多的传承的真义。

2012年,正荣公益基金会在福州闽侯荆溪的关中村发起“故乡农园”“乡村社区营造”项目。随着项目的深入,大家发现,许多村民已经放弃了传统庭院群居的生活模式,大量古民居因为原住民的搬离而被闲置、废弃。项目成员思索着“能为这些老房子做些什么。”2013年4月,一座拥有200多年历史的老宅子被选中,历经10个多月精心修缮,老宅重获新生。修复后的老宅被命名为“归农书院”,倡导回归“晴耕雨读”的传统生活方式。

2015年8月,正荣公益基金会联合福州乐享自然工作室发起了“老宅新生”项目的第二例——“稼穑轩”的修缮与改造。项目以众筹的方式一经推出便再度引发广泛的关注。

 

古民居背后的历史文化

作为老宅新生项目的第一个案例,如今的“归农书院”,已经成为一个公益文化交流的基地、一个展示农耕文化和民宿文化的基地。平日里,它还是返乡创业青年“新猪倌”刘继虎和“生态农业”实践者林则忠生活的地方。两年多的时间,全国许多大型的活动,如福建首届朴门永续认证课程、闽赣公益青年成长营、第二届海峡乡村文明发展论坛,都曾在这里举办。针对当地的村民,归农书院还展开了公共建筑尝试和“谷雨行动”夏令营。

但对于关中村来说,修缮老宅子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价值。据村志记载,关中村在宋朝初年隶属于怀安县兴城里,最早的居民是跟随闽王王审知从河南固县迁入,还有的村民从长乐江田迁入。整个村落东南靠山,西方有两条溪水,大溪发源于福州三叠井,小溪水发源于古响,大小溪水在白石洋汇入大溪后向南而去,由荆溪流入闽江,因此,关中村是个风水很好的地方。

据记载,关中村尊师重道风气浓厚,从明末至今,崇文尚教的传统就没有间断过,历史上培养出了许多优秀人才,至今老一辈村民的口中依然流传着“状元郎”们的名字……村中还有座名胜古刹“三峰禅寺”,坐落于村北鼓响自然村的凤凰山麓。

 

承载传统价值的老宅子

在专业人士眼中,关中村的特色还在于民居建筑的群落性,每一座的古建筑都有着自己的特色,这一次,正荣公益基金会要修缮的老宅子“稼穑轩”,紧挨着归农书院,“稼”意“种”,“穑”意“敛”,“稼穑”寓意“耕种和收获”。从其后院水渠边“同治丁卯年”的石碑,可推测出这座老宅子至少已有148年年的历史。

稼穑轩的主人林老伯在这里度过了大半辈子的时光,对稼穑轩的一砖一瓦都有着深厚的感情,直到前几年一场大火把这里的半边厢房烧了大半,他才在儿孙们的劝说下搬出了老宅子。每天,老人几乎都会去老宅子的门口走一走,期待着有一天它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老人知道,要修缮好这座老宅子并不容易。听说正荣公益基金会要修复这座古宅子,并将其改造为“现代自然教育学堂”,老人欣然应允。然而,就在2015年7月,正荣公益基金会发起的众筹才刚刚开始,90岁的林老伯因年事已高,带着未了的遗憾永久地离开了人世。

修复仍在继续。作为一个三进三落的老宅子,稼穑轩的东西两面依然保存着完整的厢房气息,主屋中部厅堂宽敞明亮,雕栏画饰仍清晰可见。右侧厢房虽然被大火烧塌,但几根被烧得焦黑的梁柱依然坚挺着。穿过主屋西侧与院墙之间的过道,进入后院,后院厢房的左侧虽然也倒塌,但二层的绣楼依然完好地保留着。由于古民居中,屋脊以对称分布为主,因此,在稼穑轩的西厢房,其屋脊翘头的建筑形式十分罕见,以“百鸟朝凤”的身姿向天际延伸,并雕刻着古体的“寿”字。

稼穑轩里,保存的还有现在几近失传的土夯手艺,据介绍,现在村里只有一个80多岁的老人会这门手艺。曾到稼穑轩考察的台湾科技大学建筑学博士高小倩认为,稼穑轩的最大的特色就在于两侧的土夯墙以及屋脊,她对于稼穑轩入口处约2米厚的夯土墙印象极深。“如何能在不影响村民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对村落古建筑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是一个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福建首个自然教育基地

这一次的修缮工作特意邀请了拥有丰富绿色建筑和环保建筑经验的“朴门”团队。设计师几经易稿,最终提出将稼穑轩改造成为一个集合感官体验、建筑游学、自然创作及生命教育的“现代自然教育学堂”。“改造后的老宅子,会用一些当地的竹子、玻璃材质和钢架结构,把烧掉的部分搭建成一个大棚架子,使得大厅不仅采光更好,而且阳光照进来的时候还有丝丝缕缕光影的效果,同时也更节约成本。”在外立面设计上,设计师将破旧的瓦片拼成窗户形状,并在门口设置了景观石和砂石一些简单的布景,增添趣味性。对于原本已经烧毁的房间,设计师索性保持尚未倒塌的墙体的原貌从底部对其进行加固,采用钢架的结构将其设计成为一个半开放式的教室。

作为福建第一个自然教育基地,在稼穑轩,有着丰富自然经验教育的乐享自然工作室,“将会根据不同年龄的孩子,安排不同的课程,有观鸟课程,蝌蚪团、萤火虫团和鸿雁团等,在寒假和暑假,还会组织各种冬令营夏令营,甚至是去游学,看国外的小朋友事怎么认识大自然的。”乐享自然工作室的创始人林红说道。此前,他们已经在关中村举办过多次活动,包括将长达十年的“你好野—栖地守护计划”,对传统食物的制作和传承的“食育”课程。

“自然教育学堂之所以选址在关中村,主要是位于半自然区,没有现代人对深山荒原的恐惧,也不像城市水泥堆砌空气污浊。这里是人们与自然最容易、最直接相处的地方。我们在这里拿到与自然的亲密接触的入门券,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品尝土地给我们最本味的馈赠。在这里,小朋友们可以玩泥巴、观鸟、远足、露营、观星、赏萤等等。以体验式的活动,引导孩子们发现、认识、欣赏与我们休戚与共的大地之美,将绿色环保的观念注入到孩子们的心灵,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团队意识。”林红说。

“此次‘稼穑轩’项目延续了‘老宅新生’的内核,即不仅要保护老宅,更要用好老宅,让它在新的时代发挥更大的价值,不同的是,此次项目采用众筹的形式。”正荣公益基金会的卢里纯介绍说,“2015年8月7日,经过近半年的前期调研、项目设计、方案沟通等筹备工作,‘稼穑轩’众筹项目在腾讯乐捐平台正式上线,截至9月7日,共有2592人参与认筹,并获得腾讯公益配捐82500元,顺利完成20万元的众筹目标。”

“我们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参与,希望借此带动更多的人去保护更多的古民居,并且通过有效地改造,让这些古民居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成为联结我们现代生活与文化记忆的桥梁。”卢里纯说,“我们希望基金会成功改造与利用老宅的模式,可以被更多人支持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