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你说 | 编织好社区资源网络,让它在紧急的情况下快速启动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各国不断加强防疫力度。全国各地已无新增报告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重心转向严防境外输入。国内疫情防控工作成效可见,社区防控作为抗疫战的重中之重,社区基金会也在在疫情环境下整合社区资源、补充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探索,青山一道,风雨共担。

禾平台对话社区基金会秘书长,分享社区基金会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经验和总结。


Q1:

当疫情蔓延开时,您当时思考、关注的是什么?

大概是大年二十八、二十九的时候,刚刚放假,一直比较关注武汉的信息,后来考虑到疫情防控涉及到两条战线——医院和社区,而我们就在社区这一端,当时就在想怎么去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考虑能做些什么事情。1月24号的时候,全市启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快速建立了市区、街镇、社区三级响应机制,我们跟陆家嘴街道一起开始行动。

Q2:

机构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疫情并参与疫情的工作的?

对于疫情这种情况,社区没有碰到过,社会组织更没有。在一开始的阶段,物资比较缺乏,早期工作重点集中在筹集物资。我们通过各方联络,采购物资,每周为社区补给各类物资,比如体温计、口罩、护目镜、暖宝宝、手套,等等。到2月初,上海进入返程高峰,涉及到小区封闭式管理,我们在柔性措施和志愿者组织上对社区进行增能。比如说在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之后,快递外卖进不了社区,我们就在小区门口装便于管理、不易丢失的货物架。

在2月底的时候,全球抗疫时期,我们开始组建一些语言类的专业志愿者组织。大概组织了4个小组,支持社区。通过小语种志愿者和翻译机,实现多种语言随时翻译。境外输入的人员,大多是半夜进社区,社区需要24小时有人在,因此社区基金会采购了一批行军床支援夜班社工。与此同时,基层的社区工作者还是比较辛苦的,长期作战的话,急需一些能量的补给,我们针对31个居民区到目前为止是发放了三批次的能量补给。它里面也是各种各样的蔬菜包、牛奶、巧克力、咖啡这种。补给能量的东西。另外之后,我们会为39位一线社区的医务人员发放一次性的慰问补贴,为社区中的350位左右的社区工作者发放防疫类的补贴,还有为参与社区防疫的大概是894位志愿者,发放一些志愿者津贴。

除了这些,我们还在倡导方面做了一些合作。首先是跟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合作,做了一些微访谈来讲述上海市各个类型的社会组织,在参与疫情防控当中的一些政策性的工作。第二个是跟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合作,华东理工大学的唐有财教授,也是凌云社区基金会的理事长,牵头作为执行主编,策划了《社区战役在行动》一书,陆家嘴的行动被作为其中一个案例;第三个是跟中国社工教育协会在抖音平台做直播,内容结合疫情和社工日,从周一到周五晚上都有三位老师进行直播,面向公众做一些创造性的让大家看得到的倡导。

Q3:

通过疫情的工作,您认为社区基金会参与空间怎么样?

从机构的角度来说,我们在整个社区联防联控的机制里,处于中间的位置。在整体上,社会力量还是一个补充的角色。我们上面对接的社区防疫指挥部陆家嘴街道防疫办公室,它是整个社区防控的指挥中心。下面涉及到社区的居住小区,陆家嘴有31个居民小区,跟各小区的居委、跟社工保持密切沟通,针对他们的需求做出比较精准的反应。

我们跟陆家嘴社区的多家社会组织的合作,大概分成两类。第一大类是枢纽性的平台,包括陆家嘴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疫情期间,帮忙筹集了1万多块钱的护目镜;还有陆家嘴社区文化建设联合会,以会员资源和我们合作,争取资金物资;另外还有社区的志愿者协会,支援共同招募志愿者队伍。第二大类是专业类的社会组织,我们有时候把它称之为草根社会组织,例如善行公益,一直在陆家嘴做公益小屋,但是因为疫情,之后线下的活动开展不了,我们与他们合作,在早期的居民区口罩预约,然后居家隔离人员生活物资配送方面做了很多事情。

我们所在的社区对于社区基金会来说,参与的深度比较深入。有三个特征很明显的:第一,本地化特征是明显的,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快速启动社区的社会资源网络,快速的汇集资金或者物资来支持一线。第二个是精细化的特征,在资金的投放上,非社区基金会对每个社区不会特别了解,但社区基金会扎根在社区,这样对社区的需求在资助和物资投放上更加精准。第三个是及时性,其实就是一旦社区在不同阶段的需求可以很快的评估出来,然后在资助的时候做相应的调整。

Q4:

疫情解除后,机构计划采取下一步行动吗,会侧重开展哪些方面工作?

截止到目前为止,我们收到的主动捐赠已经达到130万左右,这个量可能对公募基金会来说是冰山一角,但是对于上海以街镇为规模的社区基金会来说,是不少的。130万里面,还值得一提的是有大概20万左右,来自于社区的600多位个体居民的捐赠,这个就是社区共同体在这个意义是有所体现的。

接下来,我们要做第一件事情,当然是捐赠、做执行的反馈,这个很重要。第二个事情我们要继续去把这张社区资源网络编辑好,让它在紧急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启动。第三,涉及到一些救灾的事情,我们在想是否在疫情过去之后,去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一些情况,做一些物资的配备储备,可以跟社区里面防疫类物资的生产企业或者食品企业,去达成一些框架性的协议,比如说我们一旦有疫情爆发,它可以快速支持我们,就这样一些定向合作的机制在里面,再发生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做一些介入。第四个是涉及到人才,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中,一旦有外国人,特别是小语种的这些,没法沟通的时候,会出现一个问题。因此志愿者专业的人才的资源的储备很重要。


Q5:

这一两个月以来,您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和反思?

这一个月来,我也思考了很多。首先,这次疫情是公共卫生事件,但很大程度上,它也可以是公共管理或者社会服务的一个大范围的需求爆发。其次是对于社区治理、社区工作者社区的应急响应机制,在这种时刻就很难去短期内建立起来,而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在实施社区防控的整个体系里面,一线防控的关键点还是我们的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者作为一个职业群体已经为全社会普遍认可,后期对于社区工作者的培育也是很重要的。社区的管理需要更多的专业的社区工作者。

Q6:

针对这种灾难性、影响覆盖面特别广的事件,机构有何工作计划和想法?

从社会学这种角度去理解灾难性事件,就整个社会或者说不仅中国,全球其实在现在是处于一个风险社会这样一个体系下。在日常生活中,去帮助或者去助力整个社区共同体的建设,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在平时就有一个很好的连接。这种连接可以使它在风险出现的时候,可以快速的连接起来,去共同抵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