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萌芽计划第三期学员社区花园营建案例汇集

2017年底社区花园萌芽计划正式开展。萌芽计划由四叶草堂和禾平台联合推出,至今已开展了三期。第一、二期萌芽计划主要在上海展开实践,从第三期开始面向全国招募。

该计划旨在通过推广生态永续、居民参与的社区花园理念,提供社区居民及团体共建社区的方法,扶持居民自上而下的社区花园营造实践,鼓励社区居民互助合作并营造现代化社区公益环境,提升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2020年萌芽计划正在筹划中,期待进一步完善和升级,更好地为社区花园爱好者提供行动支持。如果您有好的想法和建议,不要忘了告诉我们。

今年的大环境比较特殊,大家都经历了长达半年的闭关修炼期,很多筹建的萌芽花园项目也暂时搁置了。但就在如此特殊的情况下还是有一些社区花园抵挡住了困难,在严寒中萌发。这次我们一共收集来自萌芽计划三期学员的六个实践案例,现在将依次分享给大家。

成都青青菜园:由专业社工机构融合多方资源营建的可食地景
上海宜嘉苑社区花园:社区共创社团营建的一米菜园
四川广汉童趣菜园:在建筑用地上开荒而建的童趣菜园
吉林长春星星花园: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家庭共同参与营建的花园
上海凉五科普乐园:藏在社区里的科普乐园,包含朴门的设计元素
天津双新街食物森林:一座位于体育公园的朴门食物森林


成都青青菜园

项目机构介绍

成都青青菜园是由大邑县邑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融合多方资源营建的可食地景。邑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大邑首家专业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属公益性、非营利民间组织。

地理位置&地块原始状况描述

“青青菜园”可食地景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青霞街道分水社区,地处106省道,近川西旅游环线旁,属于郊区地带,是分水社区居民自留地,目前由大邑县邑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租赁并免费提供给30户家庭种植,所属的种植户均为菜园对面卡伦德拉房地产居住业主,距离市集、校区、医院等较近,购买物资十分方便。

“青青菜园”可食地景总面积是一亩地左右,是居民房屋拆迁后的空地,因此它的原始地块比较贫瘠,有许多砖块、石头、建筑废料等被埋藏在地下,周围没有大面积的遮挡物,光照条件充足,土壤呈沙粒状,但温度较高的时候,土壤没有足够的水分,地表便会呈现裂缝,因此原始地块都被居民拿来种植耐旱的玉米、豆子等农作物,比较好的是旁边不远处便有一条河,为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水源条件。


社区花园营建过程

我们在了解居民大多有自留地但是没利用起来后便有了营造想法,在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并提出想法后,社区表示如果营造成功,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可以为社区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游客来参访旅游,推动社区经济的发展,实现造血功能,在大家的一拍即合下,有了打造可食地景的初步计划。

但是我们的可食地景从选址就遇到了问题,我们最开始想要找的便是土壤肥沃的一片地,可是找农户询问了才发现,他们大多数农户的土地已经被“幸福公社”租赁,剩下的土地都在山沟里面,距离较远,交通不便,分水社区裴书记继续陪同我们找农户询问土地,终于找到一户农户的土地,位于崇州与大邑的分界处,面积、交通、水源都十分方便,准备签协议时农户反悔不愿意租赁,于是我们又只能重新选址,在社区裴书记和邱主任的多方联系下,有两位居民主动愿意将土地租赁给我们,就是我们现在的“青青菜园”土地原拥有者。

土地租赁完成,便是打造阶段,乡村规划师直接帮我们设计了一幅打造图,可是受经费的影响,设计稿无法运用到实际,因此我们又通过多方走访,收集大家的建议,想要一份省钱省事省力但符合打造计划的设计稿,社区书记提议将土地免费提供给在卡伦德拉居住的外来居民,一方面可以寻求卡伦德拉房地产商的帮助,另一方面还可以以此实现本地居民与外来居民的融合,我们在听取了社区书记、居民代表和乡村规划师各方意见后,联系卡伦德拉房地产的负责人,寻求他们的帮助,在多次协商后,整理了一份打造方案,并且发动社区居民帮忙进行打造,从可食地景的区域划分、垒田埂、碎石的铺垫和栅栏的设计与制作等都由分水社区居民帮忙完成,打造中社区工作人员、分水居民、乡村规划师和卡伦德拉房地产商都积极给予支持和帮助,实现了多方资源的融合。

“青青菜园”可食地景土壤硬化较为严重,在营造过程中,居民首先将硬土打细平铺在地里,通过铺上一层树叶、油枯、蔬菜叶等作为天然肥料改良土壤,有的居民自发用厨余堆肥,然后将堆肥混在土里进行改良。

原始地块在打造前大多种植耐旱的玉米、大豆等作物,营造后居民大多种植应季的蔬菜和一些耐旱的花卉植物,可是大多数居民种植的蔬菜长势不好,甚至有一部分死去,为了改善居民种植情况,我们特别邀请了成都一位经验丰富的农场主进行授课,老师讲解了土壤改良的方式、常见农作物的种植季节及种植技巧、可食地景的打造等知识后,居民开始学习种植一些能适应这块地土壤的植物,蔬菜类的植物有白菜、土豆、玉米、莴苣、番茄、茄子、包菜等,花卉类植物有茼蒿花、格桑花、牵牛花、喇叭花、水仙花等。

在可食地景的打造中,设施设备是十分令人头痛的一件事,围栏采用了竹编的形式,我们在社区书记的带领下找到了分水的一位竹编师傅,陈师傅最近的身体也不是很好,但是为了帮助我们,依然坚持每天来帮忙,将“青青菜园”围栏打造的很好。每块菜地的号码牌也都是有由种植的居民自己设计,菜园大门同样是居民自己提供设计稿,然后我们帮忙打造而成。

不管是土壤的改良、种植物种选择,还是设施设备建设都是由居民自己牵头行动,我们提供协助,共同努力,营造成功。

“青青菜园”可食地景建成后,初始景观光秃秃一片,没有任何的物种。我们采用了线上报名+现场抽签的方式为每一块地选择主人,有了主人的精心呵护后,每一块地都得到了充分的照看,不仅有丰富的可食蔬菜,还有令人眼花缭乱的观赏性植物。

“青青菜园”可食地景位于106省道旁,交通便捷,特意设计了几条便于行走的碎石道,便于公众参与,在居民种植时并没有过多的限制,还鼓励居民种植多样化,居民种植中唯一的要求就是“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天然种植”,因此在蔬菜开花结果时常常看到有小鸟、青虫、蜻蜓、天线虫等昆虫的身影,特别是花卉植物的花期,蝴蝶和蜜蜂则成为了菜园的常客。


“青青菜园”可食地景在建设中,我们一共花费了2个月的时间完成初步的打造,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成都市民政局作为资方为我们提供了资金的支持,大邑县民政局为我们提供了乡村规划的专家人才资源支持,青霞街道办事处为我们提供宣传资源的帮助,分水社区居民委员会全程都在协助我们,分水居民也是倾尽全力为我们提供人力、物力等多方面的帮助。经过多方的努力协助,共融共创初步打造了“青青菜园”可食地景。

“青青菜园”可食地景前期共有25名居民参与,其中包括社区工作人员、竹编师傅和卡伦德拉物业经理,他们从营造的第一天就积极参与,提供了许多的建议和帮助。

“青青菜园”可食地景的营造邀请分水社区居民参与,但大家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在施工中也请了施工团队给予帮助,施工团队由分水社区11组居民组成,我们也是给予了经济补助。种植户们用自己的特长设计了菜园的号码牌和大门,撰写菜地宣传文章;装饰物硬件的制作,则是由广告公司完成。后期共有30名种植户参与日常维护管理菜园,维持菜园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出现需要维护的问题时,大家首先将问题以图片+文字描述的形式告知所有人,由大家思考后提供解决方案,最后由所有人共同投票选出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实施。


开展活动介绍

一、围绕着“青青菜园”可食地景组织公众开展了“农耕体验活动”。

活动内容:组织20户亲子家庭参与“农耕体验活动”,以知识问答的形式向亲子家庭传播优秀的农耕文化知识;以“我与菜菜捉迷藏”游戏向亲子家庭展示丰富的农耕蔬菜;以“最美簸箕画”绘画环节向亲子家庭展示“青青菜园”可食地景最美的景色;以“最美味的食物”环节向亲子家庭展示“青青菜园”可食地景种植出的蔬菜的美味。

二、围绕着“青青菜园”可食地景组织公众开展了“农耕学习活动”。

活动内容:我们邀请了成都市亮亮农场主的唐老师作为专家进行“农耕学习活动”授课,受疫情影响,组织居民分批次来到“青青菜园”可食地景开展实地教学,向公众传授优秀的农耕文化知识;组织居民进行“分水·农耕文化学习”线上学习;微信群里开展集体劳作交流,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居民互帮互助;组织居民进行有奖问答,检验大家在“农耕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回答正确者奖励一盆鲜花。

感人场景

在“青青菜园”可食地景整个营造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感触是居民和种植户对我们的鼓励,营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管是对居民的改造还是对菜园的改造,打造之初的成效都是非常低的,当我们做营造一直没有看到显著的成效时,我们对自己产生了一种怀疑,我们付出了这么多精力、物力、人力和财力去打造这片菜园,可为什么没有看到成效收获,是我们的能力不行吗?是我们的想法错了吗?

分水居民和菜园的种植户看到我们一直处在沮丧的时期,便将他们平时在菜园的所思所感写成了文字发送给我们,一段段真挚的文字,一张张温馨的图片,给了我们莫大的鼓励,重塑了我们的信心,让我们坚信“青青菜园”可食地景营造中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只要我们的同心协力,就能让“青青菜园”越来越来,我们生活的分水社区越来越好。


上海宜嘉苑社区有机一米菜园

项目负责人介绍

上海宜嘉苑社区有机一米菜园营建伙伴朱首文是萌芽三期的学员,是社区社团“哇小宁部落”的核心成员之一。

地理位置&地块原始状况描述

项目位于浦东新区宜嘉苑社区最北面,靠近赵家沟河。居民不容易发现,以这块地做为实验用地。原有水衫、玉兰、银杏等植物,地面上有苔藓,朝北,光照条件不是特别好。


建成前后对比

社区花园营建过程

宜嘉苑的妈妈社团最初成立了“哇小宁部落”共创社团,夏天在社区的绿地放露天电影,居委书记关注到了这个群体。项目负责人朱首文曾在根与芽做志愿者,进学校讲课时接触过一米菜园,所以一直想在社区里也做一个。她关注了很多这方面的信息,参观了四叶草堂和创智农园,并一起合作过一些活动。

有了想法就要落实行动,共创社团的成员们联系了居委书记,书记非常支持;又联系了根与芽,刚好他们有企业,以前是赞助一米菜园进学校,但是现在他们想支持一米菜园进社区的项目,四方一拍即合,当天就把这个事情定下来,真是天时地利人和。居委书记比较实干,同时还拉了一些共建单位,提供了一些堆肥箱和很多种植筐。萌芽计划的二十四节气卡也提供了种植指导。

“哇小宁部落”最初是从社区放露天电影开始,聚集了周围一些家长,慢慢再筛选出一些粘度非常好的家庭,经常会举办各种活动。比如说去年夏天做了夏令营,找了亲子餐厅大家一起共创,一起去江边骑行,义卖活动、素食零垃圾野餐等。宜家苑的旁边有一块城市荒野的本土保护实验小基地,又称西花园,物种特别丰富,去年夏天的时候,还带孩子们一起夜观。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把亲子家庭凝聚在一起,形成了稳定的社团。

在土壤改良方面,居委书记推荐的共建单位提供了营养土,加上本土的一些土进行改良。原来准备通过堆肥改良,后来因为疫情,停了一段时间,准备在今年重新开启堆肥项目。硬件方面现在还比较初级,只有种植框,准备要做一个雨水收集器。堆肥系统做的比较全,由赞助企业提供的耗氧堆肥桶和厌氧堆肥桶,还有蚯蚓堆肥桶。


一起建花园

在本土物种的保护方面,小朋友们最初开荒的时候,他们看到一个琵琶树,一棵小苗,不忍心把它拔掉,就会把它移到旁边一点的地方。有一次活动,他们看到苔藓也不舍得,就移到了玉兰树的下面。(本土物种不等于在原有土地上的物种,但小朋友的爱心还是很打动人呀!)

最初设计的时候考虑过昆虫旅、小鸟喂食器,未来畅想是挺好的,蓝图也不错,但是要落实到具体操作的确是需要很多的时间精力,社区花园是个慢慢修建的过程。

种植品种的选择主要是萌芽计划里提供给的二十四节气卡,会根据时间、光照等因素,选择一些比较容易种植的植物,门槛比较低,容易培养一些种植的成就感。

开始环境基础太差并没有太多人愿意参与,但是等做到稍微有点规模大家会愿意来,接下来等花园慢慢成型,社团就会发动更多的社区居民来参与。


室内活动

感人场景

文子说:建社区花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女儿东东,每次她们回自己小区的时候,会绕一下路过一米菜园。她总是说:妈妈,我们停下去看一下一米菜园吧。她心里总会惦记着这块地方。
(宜嘉苑社区有机一米菜园活动照片均来自“哇小宁部落”共创社团)


四川广汉童趣菜园

项目负责人介绍

四川广汉童趣菜园的营建伙伴雨果老师是四川百亩林自然教育机构的创始人,也是第三期萌芽学员。

地理位置&地块原始状况描述
菜园位于广汉市郊区跃龙村,属于一块已经被征用了的荒地,暂时还没有开始建设。

面积近一亩,原有植物主要是一些野草,如酸模、艾草、喜旱莲子草、一年蓬、灰灰菜等。地表有大块面积被大车碾压的痕迹,其他均被野草覆盖。

寻找找到这块地是一个偶然的原因:因为一直在找合适的土地,所以常常会去城市附近的村庄转,看看哪些村民有不想种的地。经过辗转,有一位村民介绍了一块被征用了但是还没有开始开发的地。


童趣菜园,开荒啦!

社区花园营建过程

从4月初开始,雨果老师发动了几户家庭一起来种植,每家都开垦了一小块地。孩子们受到影响,也被带动起来,开辟了自己的小菜园。不使用农药和化肥,让花草自然生长。土壤似乎变得更松软了。主要的种植品种选择黄豆、番茄、茄子、青椒、花生、向日葵、秋英等蔬菜和花草。使用普通的锄头、铲子等园艺工具,就地取材用枯树枝和竹子搭植物的攀爬架。

花园主要是一群爱好园艺和自然的亲子家庭一起营建。目前已经近2个月的时间了,频次是一周1~2次,没有稳定的志愿者团队,目前参与的家庭有6家。

雨果老师结合社区花园组织了一些劳作体验活动、自然观察活动,还有一些线上交流。


孩子们一起创立童趣菜园的劳动情景


种植的各种植物

感人场景

印象最深的感触:
1)孩子们一起参与劳动,自己开疆辟土,并且制作篱笆。
2)每次过去,都能看到种植物的变化,好开心。
3)夜观过程,发现了很多的小虫子(螽斯、蟋蟀、叶甲、蝗虫、草蛛、蟹蛛、园蛛、毛毛虫、蚯蚓、鳃金龟等、),生物的多样性非常的好。
4)发现豆科植物在与诸多的杂草竞争中仍然长势不错。
5)发现堆肥对种土壤有一定的帮助,也鼓励更多人一起来堆肥。


夜观发现的各种昆虫


吉林长春星星花园

项目负责人介绍

吉林长春星星花园项目的社区花园营建伙伴是萌芽三期学员侯玮老师,项目期间克服了疫情干扰,人员召集等种种困难,目前还在缓步推进中。

侯玮老师是长春市南关区义工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理事长,桥梁专业毕业,在物业工作过多年,目前是一所民办学校的特教老师。

地理位置&地块原始状况描述

社区花园分布于两个小区:

地点1: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红旗街道延安社区)南湖佳园小区,城市内的封闭管理小区,集体所有土地,闲置花池位于居民楼中间,园区内1号楼南侧,面积4米*9米,下方是地下车库。原地块上有少量萱草和西红柿枯枝。据居民说,覆土不超过50厘米就是回填的建筑垃圾,实际开挖不超过20厘米,就能挖到破砖头和碎石。周边是灌木,光照好、土壤贫瘠、缺水。物业较少维护管理,以前留有成型灌木丛。

地点2: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永吉街道吉顺社区)体北路 体院小区4栋楼后 ,面积 5米*10米,有3处楼南侧的闲置花池。少量野草和百合花,其中1个池子大部分酸浆草(灯笼草)。地面上的花池,预计覆土50厘米左右,缺水,光照好、土壤贫瘠,建筑回填土为主。花池周边有木条制作的休闲坐垫,可供居民休息,紧邻停车场。

场地原貌

社区花园营建过程

南湖佳园
前期工作:南湖佳园所属延安社区,社区工作人员无暇顾及,忙防疫。小区没有居委会,属于部队干休所性质。和物业沟通得到支持,但要求不能种菜,欢迎带动小区居民,但表示带动方面不乐观,允许在业主群里发布相关动态消息。

该小区是侯玮爱人亲属所居住的小区,沟通中,侯玮老师承诺带动志愿者资源参与小区消杀、口腔护理品废弃物回收等后续活动,加之侯玮老师有多年品牌物业的从业经历,沟通较为顺畅。

目前进展:已在一个花池拔草、翻土,移植了部分玉簪(从临近花池密集处挖过来的)、薄荷苗,播种了波斯菊种子。预计5月底前,还会对2个花池进行拔草,翻土、种植处理。

体院小区
前期工作:体院小区花池,无居委会,老旧小区,所属吉顺社区,社区书记和网格长和义工团队合作多年。几年来,侯玮老师一直在社区办公场地借用活动室,在周末开展自闭症儿童的残健融合活动。以往合作关系相对融洽,但社区网格长未允许加入居民微信群,担心老人和其他居民对此投诉和反对,对此保留不乐观的态度。

目前进展:5月10号前,已对三个花池完成初步种植,邀请附近居住的特殊儿童家庭和义工家庭参与,其中1个特殊儿童家庭就在附近居住,步行6分钟。这个家庭在散步时会去浇水,也作为锻炼孩子服务社会的实践机会。

整体计划:个人先做行动、带动居民和志愿者参与、参与自然教育相关学习、做好标识、邀请居民参与家庭种植计划、结合口腔废弃物收集和净摊行动的公益项目打包开展、在其他志愿服务领域与物业和社区合作,服务社区和小区,取得互信。

目前只在南湖佳园业主群里发过相关招募信息和说明,有居民支持,但还没有报名参与者。

体院小区的花园种植,是招募的义工家庭和特殊儿童家庭共同参与,一起拔草、翻土、种植等内容。
以往没有种地经验,这次带孩子参与,孩子开始关注身边的花草和习性,当然他关注的点在能不能吃,好不好吃等,是难得的疫情期间的亲子户外互动。

面临困难、取得成就&感人场景

最大困难:一是缺少相关植物知识,已在联系吉林省博物院的科普老师,陆续请教;二是居民还在观望,没人参与。

最大成就:就是积累动员身边资源的能力,以前都是直接吸引志愿者参与其他活动,现在就是要考虑居民想要的,能给居民带来什么,如何吸引身边最近的,但可能距离也是最远的陌生人。

感人场景:就是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家庭能共同参与进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媒介。


上海凉五科普乐园

项目负责人介绍

上海凉五科普乐园的社区营建伙伴是荣珊老师,她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也是方寸地市集手工艾条摊位的摊主。

地理位置&地块原始状况描述

项目位于上海市虹口区车站南路407弄,凉五居委。地处市中心的社区内,土地公有性质,在社区的东南角靠近围墙的一条绿地,被门长年封锁的荒废地块。

面积约800平米,土地贫瘠,以前是苏州河的支流被用建筑垃圾填埋了,土层很薄。南面围墙一排水杉已被截去,露出阳光,无明显水源,有排水井盖。


待改造地块原貌

社区花园营建过程

2019年上海垃圾分类时,荣珊老师注意到垃圾箱旁有蚯蚓塔和降解缸,与指导垃圾分类的居委会老师聊天,说明自己对自然农法感兴趣,10月份要去四叶草堂学PDC认证项目。社区书记和陆老师非常赞叹:我们小区还有这样理念的居民,并一起参观了居委会的刚装修好的楼顶平台,留下志愿者电话。

2020年疫情期间,荣珊老师参加了四叶草堂的Seeding计划,看到大家为了社区花园种子计划,与居委会和居民打交道,心里被触动,决定主动询问居委会陆老师,看下小区现在的想法。结果被邀请去和李书记畅谈了很久,原来小区要做美丽家园,会有重大的改变,其中有科普乐园,里面会安排一米菜园,科普园边上是宠物乐园,便便捡拾堆肥后供菜园。

凉五小区虽然很小,却非常被重视,退休老党员特别多,李书记重视环保和养老,心怀理想,希望未来小区里老人们种种菜接地气,健康长寿。小区爱好种植的志愿者团队已组成,有十几人,因为疫情,还没有接触过。待下半年年底,可以启动科普乐园计划。

5月15日,凉五小区已开始美丽家园改造工程。地块路被堵住。本小区受到上级领导重视,科普乐园将会重点打造,展现环保生态的自然环境。将朴门的元素设计进去,给孩子们一个科普家园。

设计意向图

面临困难

荣珊老师也提出了具体的困难:她本是心理咨询师,缺乏设计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植物的养护等需要支持。要根据实际小区整体规划出一个又美又好的世界,有池塘有朴门元素。希望不仅仅是科普乐园,而是通过设计将整个小区都能呈现出自然生机的状态,给小动物们提供憩息地。希望接下来能与萌芽学员和社区志愿者们多交流、学习。


天津双新街食物森林

项目负责人介绍

天津市津南区绿屏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是今年刚成立的NGO组织,负责人李娟是萌芽三期的学员。

地理位置&地块原始状况描述

双新街食物森林位于天津市津南区领世路与景荔道交汇口北侧的津南体育公园内,具体地块位于微山南路(6号线二期由微山南路通过)上的公园北门入口附近,总占地面积约603平方米。

公园交通便利,周边社区密布,常住人口呈增长的趋势。项目地块地势平坦,紧邻公园北向次入口,周边社区居民往来方便,相关配套市政设施基本齐备,选址该地块作为未来社区食物森林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

场地原貌

社区花园营建过程

2019年2月初李娟老师在台湾新竹市看到了一个营造好的社区食物森林,通过与组织单位会谈了解到食物森林的意义,意识到这样的营造活动正是我们国家倡导多年的基层党组织实践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抓手,很希望自己的家乡--天津遍地开满社区食物森林/花园。

回国后李娟老师了解到上海四叶草堂也一直在推动社区花园建设,而且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很受鼓舞,并报名参加了“萌芽计划”。在此期间,她借助曾多年在政府机关的工作资源与市区政府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只要有机会就四处宣讲社区营造的意义与价值,期待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同时,组织了一个“食现美好”社群,围绕健康食物这条主线分享与健康、环保、可持续、快乐生活的知识与经验,通过共同观看纪录片等等形式传播朴门永续相关知识与理念。

2019年11月初,某区政府传递信息表示愿意支持社区食物森林营造试点,期间李娟老师与之探讨了营造地点的选址,最终街道政府表示与区城管委探讨从一个即将建成的主题公园内找一亩地进行试点。

2019年11月19日天津绿屏自然与当地双新街道及万盈社区居委会开始了第一次正式会谈,和街道领导一起实地考察了公园现场,并确定了营造的地块。李娟老师向属地政府介绍了朴门永续设计、食物森林、目前国内外的成功案例等等情况,初步达成了一致意见,会后进行初步设计,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沟通。

2019年12月24日与街道及社区进行第二次会议,天津绿屏自然把初步设计向街道及社区居委会进行了汇报,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并在会后与居委会探讨了居委志愿者发动相关事宜,期待更多的居民可以参与进来,因已近年底,初步达成意见春节后立即开始社区居民动员及相关培训活动,4月开始进行现场营造,6月可完成初步框架。

2020年突发新冠疫情,相关活动按下了暂停键。2020年4月初居委会书记忽然联系李娟,表示愿意继续推进社区食物森林。此时已进入清明节气,天津气温尽管还不太稳定,但已日渐温暖,正是种植的好时节。再次明确场地、着手开始设计、配合居委会进行社区居民动员宣传、形成方案、成立公益机构组建团队,营建活动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展中。

面临困难

从2019年至今一年多的时间,又恰逢今年新冠疫情,天津绿屏自然经历了种种困难:持续将理念向政府各级部门和社区居民宣传普及;机构初创时期人员配备不足;设计师团队临时变更;建社区志愿者团体;营造阶段中专业施工问题;环保材料价格高,寻找替代资源需要时间;营造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问题;疫情下,政策对公益组织的支持不足,等等。


尽管困难重重,但天津绿屏自然还是在坚定地前行中,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期待更多同行人的支持与加入,大家抱团取暖。更希望得到像四叶草堂这样成熟机构的老师们的支持。

津南体育公园食物森林设计图

自然教育活动

天津绿屏自然也曾多次组织自然教育活动:

2019年5月组织天津本地的一些爱好者参加了堆肥培训,邀请池田秀夫老师进行了堆肥知识的讲座,并实地操作了中药渣堆肥的实践,效果很好。其中的一些人已成为绿屏自然的忠实志愿者。


2019年10月天津绿屏自然组织一家企业进行过零废弃野餐的实践,效果还不错,至少使这家企业的管理层了解了垃圾分类、了解到厨余堆肥的价值,而且也在一些相关工作领域有了一点点实践。


现代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没有考虑后代需求,将会导致资源的消耗殆尽,现已呈现出很多环境、文化和社会问题,而中国几千年传统的生态生活可持续方式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食物森林既着眼于未来,又追根溯源,保留前人生态的可持续生活方式,重点落实在“永续循环”的设计思维和“公众参与”的项目实践,这也是本项目方案设计的关键点。

本项目将重点体现其自然生态的特征、永续循环的思维,作为片区乃至津南地区的“能量中转”及“自然教育”的示范点,以人在地球上良善生存和生态生活的准则,以朴门永续等设计理念为基础,打造能够让社区居民心灵成长和净化体验的首个社区食物森林。同时,很期待通过这个项目的营造,可以与本地居民探讨更多公共空间的营造与管理问题,希望可以打造出一个真正的社区自治组织。

在自然界里,种子总是要经历种种的磨难才能找到合适的土壤落地生根,缓慢长大开出绚丽的花朵。今年疫情下营建的各个花园,每个都是弥足珍贵的种子,克服了种种的困难营建而成。小小的种子,种在土里,便带来希望。

期待萌芽计划能带来更多的花园落地社区,让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花园的营建,从而影响更多的人连接身边的人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