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 | 走进成都,看见社区力量

中国社区基金会发展的浪潮经历了深圳、上海、南京、北京等发展高峰,如今到了川蜀之地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被眷恋的除了成都的美食、景色、历史、文化,还有那可圈可点的社区营造。在满城飘着桂花香的9月,禾平台与全国社区基金会社群成员历下善治带领的“益路同行”,共13人一同来到这座天府之都。在武侯社区基金会、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麓湖社区基金会、玉林东社区的支持下,开启了为期2天半的成都游学。

构建地方公益生态:武侯社区基金会

第一家拜访的机构是成都市武侯社区发展基金会。从武侯区的特点开始,执行秘书长李济舟向伙伴们详细介绍了基金会的成立始末、特色项目、社区基金、团队培养等。作为四川省第一家社区基金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曾历时7个半月筹备建成,最终在2018年7月正式注册成立。社区基金会作为社区公益资源的整合平台,社区基金会从出生就注定要游韧于社区多方主体之间,“社区基金会必须成为一个多面手,和政府讲成效、讲报告;和企业讲投资回报率、品牌价值;和社会组织讲情怀、伙伴关系;和居民讲参与、幸福感”。从小李哥的介绍中,我们看到了武侯社区基金会一步一步走来的扎实。扎到了社区基金会最直接的服务对象社区中去,以“社区人”和“公益人”的双重身份聚焦社区,提升社区品质生活、解决社区难题、营造邻里关系。介绍的“为爱上色”、“武侯仲夏邻里节”、“自定义”、“益义非凡”等项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破局、年轻、创新、又有活力。正如武侯社区基金会希望这些项目能够打破社区参与来来回回就那么十几个社区老年骨干的困局,以新型社区治理方式吸引年轻群体的加入。

干货满满的要属武侯“社区基金”的娓娓道来。社区基金作为发挥资金杠杆的作用以支持社区内各类组织和社区带头人。武侯社区基金会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区专项基金/微基金会申请使用流程,希望能够搭建平台,培养每个社区的项目思维,把居民的兴趣和社区公共事务结合在一起,以形成良性社区。

作为四川省第一家社区基金会,前期工作的推进必然是艰辛的,这种“史无前例”的创举,背后是顶层设计者和美好营造者、社区共建者的完美和声,大家清楚各自功能,愿意走出舒适圈突破瓶颈,尝试转变观念,同频发挥最强威力!

——济南槐荫积成社区社会服务中心总干事杨阳

搭建居民共创空间:邻里月台

带有机车厂元素的下涧槽社区“邻里月台”,是老旧小区改造中打造的公共活动空间。“邻里月台”的名字源自辖区特色机车文化,于2018年12月底落地启动,总面积600平方,“月台的记忆是在每位二仙桥人的心里,我们期待在这里每一位二仙侨人能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在社区居民沟通讨论后,大家决定以邻里月台为这里命名”。“邻里月台”分布着多功能空间,覆盖了不同群体的需求。一进门就能看到飘着浓郁奶油蛋糕香的咖啡甜品站“邻咖啡”。沉浸在蛋黄酥的香气里,在爱有戏钟燕烛的带领下,浏览了提供给社区居民开展演出、工作坊、讲座沙龙的“小剧场”、供儿童玩乐,开展早教、美术等课程服务的“儿童之家”、存储居民个体经验与公共记忆的“社区微型美术馆”等。整个场馆小巧精致,风格温馨休闲,给人亲近之感。在爱有戏的运营下,“邻里月台”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空间为载体,发挥着场馆租赁、资源对接、活动承接、培育支持四大功能。

“邻里月台”的运营机构——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作为有着290人在职员工,全国百强大型社工机构。大家对爱有戏机构运作、社会企业探索、项目点位运作等比较感兴趣并进行了讨论。

爱有戏作为“老牌机构”,他们的选择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在战略发展上,他们勇于跳出来探索新路径,哪怕是需要完全地自己对自己负责,行进过程就像是在创作一幅绕线画,“用点作画”每一颗钉子都是重要的、每一根线都被崩得很紧,同时你还要允许有其他颜色的线绕进来,创作得很困难……但是最后呈现出来的图案一定是美丽的并且是当下所需要的,就像邻里月台。

——济南槐荫积成社区社会服务中心总干事杨阳

 共创社区共同记忆:麓湖渔获节

3.jpg

每个被称作家乡的地方,都有着关于她的节日记忆。在来成都之前,大家共同期待着这场由居民共创,声势浩大的麓湖渔获节。今年是麓湖渔获节的第三届,大家非常有幸在麓湖社区基金会的邀请下来到麓客岛做客,和麓乡居民一起度过节日盛典。从上午的环岛巡游表演到下午的组团龙舟赛再到晚上的湖畔渔宴,大家切身感受到了麓湖社区营造的氛围与温度。“人”是社区基金会存续的基石,是所有可能性的来源,也是社区发展的核心土壤。渔获节以社区节日的方式打破社会的坚冰,重构人与人的链接和信任。麓湖社群成为渔获节主要共创力量,在第一届共有10个社群参与了共创,去年有28个社群,到了今年第三届增加到了33个社群。

渔获节可谓活力满满,每个人内心的雀跃洋溢在脸上。居民们互相展示风采、为彼此加油呐喊,共享一顿烛光晚宴……置身其中仿佛大家回到了心生向往的熟人社区、邻里共同体。麓湖社区基金会秘书长梁艳在社区基金会社群分享到:“通过社区大节日及比赛的组织,让小组团内居民先通过事情链接,进一步产生情感链接,再产生互信关系。”正如渔获节这句温柔的Slogan“我们一起经历的事,终将把我们连在一起。”

新建社区的麓湖社区营造模式,居民共创社区蓝图,从物业/政府/社会组织等“外人”转为业主/居民自己作为社区活动组织人员的这个变化,不难看出“主人”居民在这场社区营造过程中的意识觉醒与强大力量。社区业主作为社群发动者维护者,发现自我需求,通过社群组织满足需求。不同需求背后就有不同的社群,社群交叉点又产生新的社群,由一个社群变成一群社群,社群通过引导或自我学习慢慢发展形成具有一定秩序的社区熟人社会,进而形成具有高公共精神的社区命运共同体,从而唤起居民自主意识,形成良序社区。

——济南市基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总干事徐菲菲

 培育社区居民参与:玉林东路社区

一个只有五个院落有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社区两委只有9个人的玉林东路社区是如果治理好有着常住人口1万+的社区?“我们社区两委现配额9个人,要想服务好那么多居民,24小时不睡觉都是不可能的。”玉林东路社区吴小详副书记说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他们一直在转变以往社区服务单项供给的角色,培育社区居民的主体意识,让社区居民自己支持自己。实行社区公共空间收费制度;设立社区自组织支持人数门槛;设立公益微创投,由社区居民代表组织评审委员会;搭建院落治理组织,将居民矛盾在院落内解决。玉林东路副书记坚持居民事居民自己处理的作风,一句句经典语句让大家印象深刻:“居民的事居民自己处理,居民不管我们也不管”、“这是他们自己院子,他们不管谁帮他们管,你要住在这个居民,你想让社区变好就要你们自己管”。也许正是将培育社区居民的参与的思想始终融入社区工作中,从而增加了玉林东路社区治理的软实力。

在玉林东路社区参访党委副书记说“要与居民有连接,给居民参与的途径、平台”,我们目前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此,没有和社区居民建立长效的连接,居民和社区始终有距离。同时我们在开展工作时并没有很好地向居民传达社区需要居民参与的理念。

——济南山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地区主任纪相丽

走过的感想

成都之行对南方先进社区的治理模式印象最为深刻,既可以说是云泥之别又不分伯仲。从麓湖公园社区的漁获节到玉林社区的一米花园,颠覆了我对社区的常规概念,麓湖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玉林的邻家小院接地气,虽然规模、场地、人员结构等各有不同,但根本点是一样的,就是居民自治!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给力的经验,今后会根据我们社区的实际探索出我们社区自己的治理新路径,争创明星社区。

——和平新村社区书记薛倩

不管是社会治理还是社区治理,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群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去探索和寻找甚至创建理想的“大同社会”。居民参与、居民共创、居民自治都在强调居民的作用,我们需要让居民在意识层面上进一步了解社区治理的重要性,进而推动居民参与其中,共同创造属于自己的家园,让生活在社区的居民有幸福感、参与感,做自己的主人,这个时候社区和社工是陪伴者也是同行者。

——济南山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项目协调主任王玉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