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立:社区公益是事业也是生活的追求

这是禾你说-人物专访的第8次分享

社区基金会在中国落地已经十年有余,但对于这些探路者的形象和他们的故事却一直不为人所了解。社区基金会是一项新事业,而人是关键因素之一。禾你说人物专访专栏,每一期通过访谈的形式,与在社区基金会领域奋斗的人物交流,听他们述说在这个浪潮里所走过的摸索之路,分享从业间成功或失败的经验。

禾平台期待本专栏能勾勒出一幅幅立体而丰富的中国社区基金会从业者的人物画像,让我们一起看见社区基金会那些鲜活的探路者,也一起思考社区基金会未来之路。

1.jpg

编者按

王伟立说,他不是“工作狂”。尽管朋友圈充斥着工作内容,尽管空闲时间读的也是与工作相关的书,尽管一个人负责上海市杨浦区延吉社区公益基金会在内的3个基金会、5个公共空间和3个社服中心,王伟立评价起自己时,并不认为自己是个“工作狂”,也不觉得累。在家人和朋友眼里看来,他的任务多得仿佛有点儿“不务正业”,但是王伟立身兼多职,却仍然可以轻松、自如应对。

上海市杨浦区延吉社区公益基金会

成立于2015年12月,是一家由延吉街道发起,区域热心企业与专业公益人士共同组建的地方性非公募基金会。

【官网】 http://www.yanjicf.com/

【微信公众号】上海市杨浦区延吉社区公益基金会

2.jpg

2005年,王伟立从上海政法学院法律专业毕业,经朋友推荐,进入上海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宝山区工作站友谊路街道,成为一名司法社工。这是王伟立的第一份工作,也是他和社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王伟立当时所在的新航社区服务总站,主要帮扶对象是监外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刑事解教人员两类群体,需要在教育学习、生活帮扶、心理疏导等方面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让违法犯罪人员能够重返社会,并预防再次犯罪。

刚步入社区接触这个完全新鲜的岗位时,王伟立的工作开展没那么顺利。“你到底是做什么的?”“你这不是在增加我们的负担吗?”……工作中碰到的无论是民警,还是居委会干部,亦或是受服务人员,无不发出质疑的声音。

但是王伟立说没有气馁过,他深入工作,慢慢地摸到了路子。一方面,他积极地普及社工理念,帮助各类群体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岗位;另一方面,他又让服刑人员或刑满人员实实在在感受到被帮助,工作自然开展得也顺利了。“遇到不被理解的情况,先反思自己的问题,然后以‘服务好对方’为宗旨想办法解决问题。”他说,“这是服务者的基本素质之一。”到后来的社区服务和基金会工作,他始终贯彻这一方法,在他看来,这也是他每次遇到麻烦总能迎刃而解的主要原因。

一次社区公益创投大赛,打开了王伟立的另一扇门。2011年9月,在上海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担任业务干事的他参加了上海市民政局主办的公益创投大赛。而大赛委托的运营管理方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恩派NPI),打开了王伟立的新世界:“我原本只是针对一个特定人群服务而已,现在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去了解更多社区公益项目,同时还有更大的研究空间,去发挥才能。

“我要去接触更广阔的世界。”于是,王伟立辞职到了恩派做一名项目经理,“虽然从来没有接触过社区公共空间的运营,对这方面的工作也十分迷茫”,但热爱挑战、喜欢突破的个性驱动下,王伟立还是毅然决然换了工作。

第一次接触社区公共空间的运营,王伟立直言,感觉自己“很懵,因为以前都没做过,所以完全不知道工作该从哪儿下手。”

在社区里,一个小小的诉求没有得到满足,都是投诉的引爆点,投诉成了王伟立初涉社区领域的第一只拦路虎。但是他很快就度过了这段迷茫期,在常常遇到社区居民不合理诉求的经历中,他很快找到了方法巧妙应对。“我一边请教前辈如何化解这些矛盾,一边通过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学着化解纠纷。同时,我还经常主动找社区居民聊天,疏解他们的情绪。”久而久之,不仅工作进展顺利,他还和不少居民都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在这个阶段的工作经历给了他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加深了对社区社会工作的了解。同时也学到了社区营造、非暴力沟通、财务预算管理等专业方面的全方位知识。“当我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和空间的时候,我就会先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我一定要做到里面最好的那一个。立下目标之后,再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后面的路自然就越走越顺了。”王伟立说。

3.jpg

2016年1月,王伟立接手上海杨浦区延吉社区公益基金会,首次涉足社区基金会运作与管理。他说:“我觉得我们真正实现了政府想成立基金会的初衷。”

之前在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工作期间,他负责了延吉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运作和管理,当时正赶上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等级评估,顺利完成了社服中心4A级评估,加之王伟立在社区资源整合和运用、专业性等各方面都十分突出,延吉新村街道的领导对他十分赏识。延吉新村街道社区基金会成立后,王伟立便成为了基金会负责人。

社区基金会应该走怎样的路子?在当时,这对正处于社区基金会发展初期的整个上海市乃至全国都是一个难题。在大部分基金会都具有官方属性的情况下,王伟立带领延吉社区公益基金会率先推动了社会化运作,走出一条非政府、独立运营的道路,从原始资金到行政管理,再到资金运作,都由企业和社区基金会打造。此外,基金会每年40万的项目运作费用,全部用于公益服务事业。短短时间内,延吉社区公益基金会也成为了上海市社区基金会中一个典型代表。

这几年来,他还一直热衷于孵化公益人才和公益组织。他说,这是基金会给他带来的最大收获。

“项目是永远做不完的,公益绝对不是一个组织或者几个人就能把它推动下去、渗透下去的。一定需要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才能把公益这件事做强做大。”于是,他在线下发起了一个叫“盟享家”的公益联盟,希望能够通过基金会把一些有潜力的想为社区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公益人聚集在身边。同时,利用基金会再孵化一批公益组织。“等这些公益人和公益组织发展成长起来了,再反哺基金会,这样,一个公益基金会才能够可持续运作。”

吴秋玲便是王伟立培养的其中一个公益人。

通过王伟立的设计和协助注册孵化,吴秋玲在社区成立了圆心学院,帮助青年人和白领走进社区,针对年轻人想在社区做的教育范畴的事情,打造社区书屋、社区博物馆、行走地图打卡等有意思的议题,以此丰富社区教育。

目前,圆心学院的项目深受所在社区居民的欢迎。像这样深入社区的公益组织和项目,王伟立还设计了很多,越来越多的公益参与者自发地帮他宣传,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公益活动当中来。王伟立说,他希望让没学历没背景、靠勤奋和努力的普通公益人看到,只要坚持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舞台。

王伟立认为,正是由于从大学本科,到毕业后每份不同工作经历的积累,才让他对整个行业全盘了解。“这是对之前不断学习的一个小的成效展示。”而他在延吉社区公益基金会工作期间,也被上海市基金会管理处授予了“上海社区基金会带头人”的殊荣。

4.jpg

盘点王伟立手头上的工作,除了是延吉社区公益基金会的秘书长,他还负责另外2个基金会和5个公共空间、3个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管理统筹,同时也是上海杨浦区延吉新村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理事长。

身兼数职,披着满满的头衔,然而他却说道,他的工作从来都是越做越轻松,发展也越来越顺利。

“从商业化运作的角度来说,一旦形成可复制的制度之后,就可以快速扩张,进而实现业务量的增长,从而实现规模化。规模化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你就有了声誉,这时候就有了品牌化,有了品牌化,很多业务自己就找上门来了,于是你就越做越轻松了。”

与此同时,他还经常将手头上的基金会、公共空间、社服中心等联动起来,共同发起新的项目和活动,由于联动后更具备规模和体量,因此,商业资源也更愿意向新的项目和活动靠拢。

一同创业、主政内务的妻子评价他繁多的工作属于“不务正业”。但是在工作任务之余,他每周还可以安排出时间和朋友打打球,或者自己看看社会工作学、企业管理学、经济学方面的书籍打发时间。

对于工作上的烦心事儿,他直言自己不会让它们成为影响情绪的因素。他说,他从来不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因为“对我事业的评价,比对我的评价重要多了。”当工作上遭遇负面评价,他也能很快化解:“无论如何,说明我确实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有错改错无则加勉,这个事就过去了。”

“我觉得还是应该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然后照着兴趣去做,这样就做的轻松了。”说完,王伟立又哈哈笑了起来:“我有时候也会思考是不是哪天不做公益了,后来觉得这个问题还是交给60岁以后的自己吧, 因为我目前还没有做到上海市的No.1呢!那就先做着吧,我还有很多挑战要去迎接呢,不是吗?”

后记

访谈过程中,笔者问王伟立:你工作之外还有生活的部分吗?王伟立说,有的,他说工作和生活分开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的,他就喜欢在工作之外看一些有利于未来工作发展的专业书籍。笔者问:这算是工作之外吗?

“这难道算工作之内吗?”王伟立反问。

正如王伟立所说“工作是需求,生活是追求,能够真正找到符合自己需求和追求的平衡点,可不就豁达了嘛。”

留言&互动

王伟立在成为延吉社区基金会秘书长前,收集了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正如他所说,每份不同工作经历的积累,才让他对整个行业全盘了解,在社区基金会的工作是对之前不断学习的成效展示。

社区基金会er,你在入职社区基金会前,在什么行业、什么领域工作过呢?欢迎评论区留言,与我们互动吧!互动点赞数最高的伙伴,我们将送出禾平台社群定制帆布包纪念哦~

5.gif

文 :mrk

编辑:一土

排版:心路、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