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互助走向治理,社区互助会如何运作?

前言 Preface

建筑行业资深设计师吴楠是南京翠竹园的业主,大家习惯喊他的网名“阿甘”。13年前,在寻找有意义的生活路上,他偶然从小区一群网球爱好者的交往中感受到儿时邻里互助的氛围,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卷入网球俱乐部的运作中。如今,这个俱乐部早已是全国最大的社区网球俱乐部,而由此酝酿出的社区互助会却走上推动社区发展和营造的道路,成为社区营造的典型代表。每年,南京翠竹园迎来的参访团总不下百场。2014年,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等人到翠竹园调研,高度肯定“互助会”和谐自治的创新经验。这个模式被推广到南京大方社区、无锡太湖国际社区、南京雨花社区等社区,还参与策划成都社区总体营造行动。

虽然身上带着很多头衔,阿甘更愿意大家称他为社区工作者。从最初发展业余爱好的个人兴趣,到陷进社区参与互助的实践、研究和倡导,他在这个领域找到生命里“更值得做的事”。

以下内容整理自吴楠(阿甘)在2022“你好,社区”社区工作者公益培训班上的分享,部分资料来源于过往的采访报道。

正文如下

全文共计5,195字

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

pic_016_结果.jpg

从网球俱乐部到社区互助会

在社区互助参与治理体系中,“社区”被定义为“狭义的社区”,必须是在一定物理区域内、有其共同边界的封闭社区,具有公共服务空间,并且有一群人愿意为社区参与以及社区治理做出贡献。在这种情况下,社区互助参与才会有效实现。

翠竹园隶属于南京雨花台区街道,社区由玉兰山庄、翠竹园两处高档住宅小区组成,居民3000余户,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全球24个国家,以知识分子居多。社区拥有完备的娱乐活动设施和大型运动场馆,包括健身房、棋牌室、乒乓球室、儿童乐园、网球场、篮球场等。

2008年底,热爱打网球的业主阿甘在BBS上发帖召集球友,9位邻居很快组建了翠竹园社区网球俱乐部。一年多以后,俱乐部会员发展到300多人。随着互相间越来越熟稔,大家表达的诉求变多了,单一的俱乐部不足以满足每个成员的特殊需求。很快,网球俱乐部衍生出30多个社团。

pic_012_结果.jpg

10年前:一个老人三天的等待,9个人的集结

10年后:全中国最大的社区网球俱乐部

2010年底,本着“服务业主”的发心,阿甘牵头发起“翠竹园社区互助会”,希望在邻居们之间架起一座信任、诚挚的桥梁,透过各项互助活动和服务增进邻居之间的情谊,并为愿意帮助别人和希望得到帮助的邻居提供平台。这是阿甘从个人兴趣爱好走向社区互助参与营造的开端。他和伙伴一起筹了三万五千元,一边整合社区里的社团,一边展开互助尝试。

彼时,国内正掀起一波社区营造学习热潮,许多地方纷纷开展民间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探索。网球俱乐部创始成员之一林老是美籍业主,在他的帮助下,吴楠带领一群邻居飞赴美国,到林老所住的加州太阳湖乡村俱乐部考察。此行让阿甘打心底燃起社区营造的火把。这个拥有3000多户家庭的养老社区,除了活跃着数十个丰富多样的俱乐部,还有自办的杂志、电视台、联欢晚会。大受启发的阿甘决定要好好整合翠竹园的资源,把社区营造起来。

回来以后,他依照社区的特色和需求进行项目设计,发展出针对儿童、老人、亲子等不同群体的项目和兴趣俱乐部,几乎涵盖了翠竹园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随之而来,翠竹园的集体活动越发频繁和热闹,甚至一度被认定为“非法集会”,受到警察和居委会的密切关注。后来,阿甘主动到政府报备,常常和居委会打交道,促进相互了解和信任。久而久之,互助会和原有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互动多了起来,逐步构成“四方圆桌会议”。这为翠竹园的公共治理奠定了基础。

pic_004_结果.jpg

2013年,在南京雨花台区民政局的支持下,“社区互助会”正式注册成为社会组织。到了2015年,社区互助会已经初具规模,光居民自发形成的各种兴趣小组和社团就有七八十个。阿甘和互助会成员不断地打磨项目,形成“九项互助产品”,涉及老、中、青、少、幼所有年龄阶段的居民:

九项互助产品

pic_009_结果.jpg

面向社区开放,由社区志愿者担当管理员的“明志书屋”社区公益图书馆;

pic_030_结果.jpg

慈善商店“彩虹屋”,商品是居民捐赠的闲置用品,义卖所得用于社区公益,每两个月举办一次跳蚤市场;

pic_024_结果.jpg

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教育的“社区大学”;

pic_010_结果.jpg

针对儿童素质拓展发起的“无敌少儿团”,利用假期由家长组织适合孩子发展的活动;

pic_006_结果.jpg

“小小建筑师”为社区儿童进行建筑美学启蒙,了解更多贴近生活实际的东西;

pic_023_结果.jpg

最具活力的“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为各年龄层的居民打造多样的健身选择;

pic_027_结果.jpg

“社区沙龙”举办具有人文色彩的文化交流活动;

pic_029_结果.jpg

“社区帮扶社区计划”则为居民提供持续参与慈善帮扶的窗口,支持贫困社区的发展;

pic_028_结果.jpg

居家养老计划从一开始就发动中青年参与,因为中青年的力量才是最有效、最有凝聚力的。

在此过程中,阿甘他们不断挖掘社区领袖,带动其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社区治理。再到2020年,互助会在社区范围内培育90个社区自组织,每年开展300多场社区活动,惠及3000多个家庭10000余人。

pic_002_结果.jpg

从运营社区互助会到社区治理

阿甘认为,一个有活力的社区社会组织,必然需要考虑人财物的可持续利用。互助会作为社区中的支持性社会组织,包含了核心资源、服务对象、关键业务、资金来源四个重要系统和九个社区功能模块。

pic_021_结果.jpg

社区互助参与营造画布

pic_011_结果.jpg

社区功能模块

虽然一路走来成绩不菲,但互助会依然会遭受一些居民的质疑和不理解。但阿甘和伙伴却越发清晰互助会的价值,认定公益只有落实到个人身上,社区互助和参与才能得以实现,相信终有一天,社区发展会得到居民的认可。因此,即便社区工作有很大的灵活性,但有两个原则是他们无论如何都要坚持的:

其一是公益不是免费。阿甘认为,社区活动最应该避免贪小便宜和搭便车,永远是因为你要参与才进来,而不是因为它是免费的。互助会下每个俱乐部的活动都以AA制为基准,并要求在财务预算上略有盈余,这样才能保证俱乐部的持久发展,不至于因为资金问题而消亡。

其二是谁主张谁负责谁受益。在阿甘看来,可持续的良性发展是一个公益组织成长的基本底线,从需求产生的自内而外参与才能让公益事业长久而有活力。因为是你自己想要做而不是外部逼迫你来执行。互助会对每个俱乐部的创建者提供一系列的支持,但要求谁提出主张谁必须负责到底。在负责的过程,创建者能在自己组织的活动中得到成员的信任、人脉的扩张、个人能力的提高等多方面收获。

有时候,互助会内部成员也会有分歧,但从来就没有一个人说了算的时候。每一个成员都有发言权,可以否决掉自己觉得不好的项目方案。经过争执和激烈讨论,大家在项目以及管理上达成共识,也得到相应的解决问题方案。阿甘说这就是相互说服,每一个优秀的团队都应拥有这样的精神。而这种团队文化,来源于组织的协商机制,写在互助会的运营规则里,“只有将组织的运营规则做到有章可循,才可能走向专业化道路。”互助会有五大运营规则,分别是组织架构清晰化、需求挖掘精细化、活动流程标准化、财务管理透明化、运营管理企业化。

pic_015_结果.jpg

构架之树

在持续卷入社区参与的过程中,互助会已经成为翠竹园社区治理不可或缺的一环,与社区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四方联动、协同共治。阿甘将之形象地比喻为一棵“构架之树”。他认为党建是土壤,作为扎实的根基,为组织提供营养;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和各类社会组织是主干,居民是树叶,结成团体和服务的发展果实,在吸收养分后回归和反哺土壤,最终才能形成最有效的社区健康循环发展。

在阿甘看来,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和互助会应基于各自的属性和优势,承担不同的社会治理职责。它们在社区关系中,就像足球队的队友,各司其职又相互补位,既要守清边界,又要紧密团结。

pic_007_结果.jpg

社区居委会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之一。由于社区情况千差万别,各个地方的社区承担的职能也不同。居委会应负责掌舵,将划桨权利下放,主要从事公共事务的处理,协调各类资源,把握政策和方向,将社区发展与营造的公益事业交由社区组织运营,使社会组织拥有一些权责以改进公共服务,提供更全面的社区问题解决方案。

社区业委会由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代表组成,代表业主的利益,向社会各方反映业主意愿和要求,并监督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运作。业委会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组织,应激发饱有公心、不违良心的业主加入,轻斗争、重建设,从事与全体业主、物权相关的事务,不要介入只让少部分人受惠的项目,免遭质疑。

物业公司是为业主和非业主使用人提供良好生活或工作环境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它提供很多公共服务而且会影响住区中的每一位业主。物业公司应以服务为本,理清权限,积极配合业委会开展社区服务。

社区互助会作为社区中具备自发性、内生性、支持性、枢纽性的组织,推动社区互助参与营造:将社区成员对生活和社会的要求转化为各种类型的社区活动,为活动的实施提供专业服务,激发社区居民活力;构建社区互助平台,传播志愿者精神,统筹社区资源互帮互助,变生疏的邻里关系为互相信任扶持的邻里关系,提高社区幸福指数;挖掘社区领袖,倡导社区结社,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提升公益意识、主动承担公共事务,培育社区组织,助力社区治理。

翠竹园逐步形成四级社区协同机制体系。这四方针对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讨论社区建设中的大事、急事、难事,协商解决方案。

pic_026_结果.jpg

四方平台

pic_001_结果.jpg

四方平台会议纪要

pic_005_结果.jpg

协商案例——33路公交车居民议事会

协商平台:多方联席会议由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管理公司、社会组织负责人参加,讨论、研究、决定社区重要事务,每个月定期召开,实行个别酝酿、共同协商、民主表决的议事方法,遵循共识原则和议事规则,做到无事早议、有事速议、议完速决、快速有效。在此平台中,各方必须将社区的公共利益放在首位,以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为前提,以共驻共建共赢为原则,及时沟通信息,互谅互让,共谋社区发展。提交给多方联席会议讨论的社区建设和管理服务事项,在广泛听取居民意见的基础上,经联动会议成员达成一致意见后,方可实施。所有的宣传归口统一口径发布。

社区专业委员会:扩大群众动员,挖掘社区中的骨干及专业人才,邀请本小区具备专业背景、吃苦耐劳、愿意长期服务的志愿者加入,也吸收非本小区但愿意为本小区服务的律师、社工、各行业专家等,建立群策群力群防群控志愿者群。专委会具有提案、监督、协助等职责,根据长期需要设定板块,或临时需要,成立若干小组,对物业管理(服务)、小区活动、业主规约完善等有关事宜提供专项建议或专项监督意见,减少决策中出现漏洞的可能。在建议被采纳后,专委会需协助业委会实施相关方案。这是互助会发掘和培养社区人才的路径之一。

小区单元楼群:在楼栋中选取楼栋代表作为社区融合的纽带,搭建楼栋联络人微信群,每个楼栋不少于两名志愿者,同时报名社区网格楼栋长体系,与社区工作相融合。由联络人组建各自楼栋的微信群,并邀请社区网格员进群,常态化地收集居民议题,将居民的诉求进行引导和整理,上传至协商议事平台进行讨论和决议,并将议事平台所决议的行动和决策在楼栋中进行传达和讲解。

社区社群联合会:由社区内社区社会组织及各居民团体负责人、社群骨干共同组成,旨在倡导社群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沟通社区公共空间的使用及运营,设计及开展各类活动,以促成居民组织的融合,并在其中挖掘社群负责人参加社会服务工作,有条件的加入专业委员会智囊团。

这些年,阿甘陆续将互助会的探索和复制经验梳理下来,形成《社区互助会操作手册》和《社区互助参与营造手册》,并不断迭代更新。他越来越清晰,社区可持续营造的焦点,就是聚焦社区内部,挖掘内部力量、提高居民议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来促进人的改变,建立互信互爱的社区关系。在此过程中,所有的活动和设计,都是以人际网络为驱动,用组织化的方式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1641821054_8354902.jpg1641821018_3248044.jpg

十几年过去了,阿甘从一名建筑师转身成为社区营造的资深行动者、研究者,带领许许多多社区成员从个体生活走向公共领域。获得机会和赋能的人们因为参与、互助和承担,更加相信自己的成长和努力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这些变化印证了罗伯特·帕特南教授的观点,也鼓舞着阿甘,让他对社区互助参与营造的路径深信不疑——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对公共事业投入是公民美德的关键标志。社团培养了人们合作和团结的习惯,使之更有社会信任感和公共精神,有更多的社会参与及能力,提高合作的技巧和在集体劳作中共同分担责任的意识。人们因为交互而变得温和;社团网络的密集化,增进了有效的社会合作;最成功的地方组织是在比较有凝聚力的地方社区,由当地人发起并积极参与的组织……

项目对接人:吴军军
联系邮箱:261974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