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故乡”,是经验,不是噱头--《海峡旅游》

文章作者:周湘瑜

文章来源:《海峡旅游》福建专刊


故乡农园、培田的社区大学,都是“爱故乡计划”的项目。“爱故乡计划”缘起于2010年,由正荣公益基金会与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联合发起,2012年初正式命名。这项计划的本意,是培养乡村和社区建设的多种人才,探索、试验爱故乡的道路与方法。

正荣投身公益,并着力于乡建,是源于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同,也是三四年前福建公益形势所趋。在原爱故乡计划闽赣基地协调人张俊娜“‘爱故乡计划’这三年”一文中提到:2010年,福建的公益事业还主要聚焦在捐资助学上,对于乡村社区的发展,还未有专门的公益资金支持。民非注册也没放开,地方政府对于民间组织的社会建设行为仍持犹疑态度。彼时,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在福建办起了社区大学,一通牵线搭桥,想要找出新的公益之路的正荣,与该中心在福建负责工作的邱建生搭上了线。

公益基金会在那时已有雏形,但正式成立是在2013年3月。正荣集团品牌部相关负责人说,正荣以前做慈善捐赠较多,但捐赠是有损耗的,他们认为,专业性的公益基金会,既是创新,又更切实际。而因为要“切实际”,正荣没有自己去操作项目,而是“捆绑有资源、有经验的人”,也就是乡建和邱建生。

张俊娜对这一合作的看法是,正荣希望在和乡建的合作中,建立涵盖合作内容的传播品牌,吸引来自各个群体的志愿者关注及参与,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这恰恰是乡建以往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过于脚踏实地,向底层注目,而忽略了社会宣传动员,向上层群体邀援,以致于支持者寥寥,资金匮乏”。

直接承载了乡建项目的爱故乡计划,借鉴了台湾桃米村的“新故乡”运动。桃米村从被“921”大地震摧毁,从村里人口流失严重,村庄经济低迷等情况,通过村民自主教育,自主发展重新建造了一个乡村社区。“我们看到大陆的乡村的发展之所以落伍与滞后,除却制度性的原因之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乡民放弃自己的家乡,离开自己的家乡,不爱自己的家乡。所以我们取名爱故乡。”正荣公益基金会项目官员李盼说。

故乡农园和社区大学是正荣公益爱故乡计划两个重点项目。目前正荣支持社区大学共有5个,分别是莆田汀塘社区大学、福州金山社区大学、南昌大湖社区大学、厦门高殿社区大学、龙岩培田社区大学。社区大学最早是希望引入台湾的社区大学模式,以社区为单位提供再教育,打造没有围墙的大学。做了三年下来正荣公益发现社区工作渐渐出现分化,一部分的社区大学本质上提供的是社区服务,一部分提供的则是教育资源。李盼说他们很看重社区工作,“对于农村社区,我们希望农村社区可以有活力和生命力出来;对于城市社区,我们希望城市邻里之间能够呈现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注和信任。社区大学作为社区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而努力的。”

故乡农园最早参照的是小毛驴市民农园的CSA模式,希望通过社会企业的方式来实现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农业的目标。去年年底故乡农园开始转型成新农夫创业园,由基金会提供创业平台,鼓励有学识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发展生态有机农业,平台一开放就引入了刘继虎和林则忠两名新农夫。刘继虎1988年出生,大学期间专业学习养殖,来到故乡农园之后开始喂养生长周期长达一年的生态土猪。林则忠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负责种植生态蔬菜。新农夫与归农书院的工作团队一起渐渐形成自治的团队。这个团队不仅制定出了规范生产和生活的新农夫公约,故乡农园公共事务基本由这个团队内部协商处理,每个新农夫除了自己的事业之外,或多或少都承担了一定的公共事务角色,包括政府关系、村民关系都由他们自己处理。

除去爱故乡计划,正荣公益还有正荣微公益、正荣专项救灾基金、桥畔计划等成熟的项目。他们也在推动老房子的修缮改造、老手艺的新生,并以项目孵化这些“资产”存续的空间。

落点于旅游,正荣考虑的是如何科学地去维护那些旅游资源不断衰竭的村镇。正荣集团品牌部负责人认为,公益项目就和地产产品一样,哪个适合社会,就发展哪个。基金会则想得更多,他们反思通过旅游的方式带动乡村发展遇到的困难,因为旅游改变的村庄内部关系和结构,也在思考当旅游引入乡村,农民富起来之后,精神、文化、乡村社会网络该如何提升。

在采访时,正荣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融信、禹州、泰禾等地产商都在找他们咨询公益基金会事宜。“我们很愿意把专业化公益的经验开放性地分享,不管我们是成功还是失败。”因为这种分享让他们体会到,企业做公益,不是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