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爱的“面包”会“发酵--《正荣会》

文/林赛贞  图/受访者提供

文章来源:《正荣会》 


郭沫若曾在《今昔集·再谈中苏文化之交流》谈到:“这三种东西(活字、指南针、火药)传到西方去了之后,把欧洲的近代文明发酵起来了。”作为一个欣欣向荣的年轻NGO,学愿桥是正荣公益基金会发起的桥畔计划资助的草根教育公益组织之一。用“发酵”来形容学愿桥(英文名:Bridging Education And Mobility,简称BEAM)这一公益组织的性质是最恰当不过的,乡村老师、支教老师、农民工子弟学校老师,只要有实质需求或者好的创意想法,都可以通过它获得帮助。他们深信,没有人比这些一线老师更懂得落后地区或资源贫乏学校的学生需求,而一个及时的小额资助,对这些学生来说也许就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成长机遇。


 

美籍华人的中国公益梦

自2012年3月份在北京成立至今,学愿桥共募集资金125922.3元,先后资助了大大小小106个项目。而这一切,缘自两个美籍华人邵逸然和黄可仁的中国公益梦。两人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校友,相同的教育热情,以及对乡村很多老师没有足够资金将好的教学想法付诸实践的问题的共同关注,让她们走到了一起:建立学愿桥,把它打造成一个教育第一线的老师和重视教育的社会公众之间的联结平台,改变中国教育资源不均问题。

但初期的运行充满了摸索的艰辛和维持的痛苦,学愿桥该如何通过注册?该从哪里募集资金?怎样让需要的人获得帮助?又怎么进行有效监督?后来,黄可仁将想法带到深造的清华大学课堂进行展示,课任教授程文浩当即对其中的一个项目感兴趣,表示愿意资助,学愿桥似乎看到了可发展的曙光……  

 

从创意项目到普通帮助


2013年2月份,邵逸然结识了Chris(中文名:柯明智),一位来自美国的大男孩,Teach for China(美丽中国)的志愿者。Teach for China,是一个从中美招募优秀青年深入中国教育资源匮乏地区、参与为期两年的支教志愿服务的组织。优秀如斯,自然不满足于简单的教学,于是,透过这个组织关注平台并寻找创意教学项目的想法诞生了。首先受益的就是Chris,他为所在的云南临沧支教点申请了小吉他项目,用6把尤克里里为孩子们打开了音乐之门。两年的支教生活,让他对学愿桥的理念深表认同,他发现乡村不缺乏有想法的老师,缺的是支持老师想法的资源。

广东省惠东县荣超中学的吴春燕,在高一的19个班举行“班草班花大选举”,每个班级选举一次最喜欢的植物,周末到花卉市场购买,之后每两周进行一次“盆景换换换”活动,让学生们更多了解植物,并促进班级之间的交流。申请“轻陶泥”项目的王老师,为了让学愿桥相信他可以用轻陶泥进行种种创造,还在网上晒出了此前带领孩子们进行“萝卜”雕刻、泥沙和面粉陶泥、广告页服装、会飞的书包、各种车、树叶画等一系列创意作品照片。


类似的例子枚不胜举,在官方平台上,学愿桥通过网站、QQ群将项目的交流、物尽极用的交流发挥到了极致。云南大理拉乌中学老师方依青想申请MP3为孩子们学习英语之用,一老师希望申请资金为每个孩子分发一个MP3,让他们能自主学习。而另一个老师,则建议成立“MP3图书馆”,在MP3里预装听力材料和一些英文歌曲,将班级孩子分成4-5人的英语学习小组,在学期末,各个小组之间进行口语比赛,哪组平均成绩最高,哪组就可以获得奖励。最终,“MP3图书馆”获得通过,学期结束时那个班的孩子英语无论是口语还是笔试都意外串到了年级前列。因为英语是农村孩子普遍存在的恶梦,学愿桥还支持手绘英语书项目,让孩子们编写自己的英语词典,并支持掺入写作、艺术(绘画、表演)元素的英语暑期夏令营,为他们提供所需物资。


渐渐的,学愿桥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支持项目不断增多,足迹也从集中的云南、广东、北京拓展到贵州、甘肃、山东、湖南等地,并有向全国进军的趋势。他们与全国大部分公益支教组织都建立了联系,2013年10月还在BetterChina 100K社会公益创意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获得了10万元作为机构发展基金。与此同时,他们的观念也在改变,只要有实际需求,都应该获得帮助。于是,一台小相机让132名乡村儿童轮流体验了当“摄影师的一天”,一台有USB接口的电视机让农民工子弟定期收看起国学,数台录音机朗朗上口的语文朗读让偏远山区的孩子学会了标准发音……学愿桥还曾在“六一”儿童节时与杨澜旗下的阳光媒体集团合作,让其员工为智星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音乐组,绘画组,播音,书法组,棋类,电脑组,手工等丰富多彩的兴趣开发活动。

 

想受资助,老师也要“期末”考

学愿桥作为连接公众与老师之间的平台,资助方多为个人、学校及基金会等机构,目前已经通过美国、香港的注册。作为美籍华人发起的NGO、拥有很多外国人脉资源、ABC和外国同事,充分具备国外先进思维的它在NGO透明度上自然高人一筹。


学愿桥把每一个项目的时间规划、项目预算、中期报告及末期报告都在官网上公布出来,这样可以让资助人更了解所投资项目的情况。而且,项目批下后,负责的项目老师需要自己先垫付资金,接着根据发票或票据可先报销一半,另外一半的款项在项目结束后才会到相关老师的手中,执行过程中老师还需要发布照片及教学情况,总结遇到什么困难,接下来又有什么想法,最后需完成末期报告,交待钱都花在哪里,“做的不好的项目有可能就得不到钱,做的好可以获得100元奖励。”学愿桥成员说道。


目前,学愿桥共有4名全职成员,很年轻且都拥有令人艳羡的教育背景,业余时间为了自给自足他们会利用英语优势教授英语。他们虽然没有朝着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的既定轨道前行,但都获得了家人理解和支持。黄可仁作为学愿桥创业团队的CEO,担负着募资和整个机构运营的重任;朱丹娜作为项目总监到全国各地偏远地方实地考察、同老师零距离访谈,并与对教育感兴趣的组织机构谈合作;黄先现在则从项目管理转向市场宣传、推广;Chris成为学愿桥一员,主要负责网站开发和维护。

 

学愿桥的官网上写着这样的一句话:“我们反对‘免费的午餐’这一理念,而鼓励孩子们明白,只有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达成人生的目标。”它是一座爱心桥,连接着你我他她,行小事,行善事,只要爱的“面包”会“发酵”,它就让美愿朝着现实行进。

 

(每个人都有机会促进教育公平,请关注学愿桥网站:xueyuanqiao.com、新浪微博:BEAM学愿桥,找到您喜欢的项目,献出一份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