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心益意:做江西公益发展的助推器︱【和平台】合伙人
文∕原凤(中山大学学生)
图∕受访者提供
在公益行业,有一类叫平台型组织,已经默默耕耘好几年了。泛泛一看,似乎他们没有特殊的才能,也没有雄厚的资源,常挂在嘴边的两个字是:陪伴。他们立足区域或领域,共有的标签属性都是大词:资源整合或链接者、支持者、陪伴者以及行业发展的推动者。
从2014年开始,正荣公益基金会与他们当中的一部分开始接触并有了合作,我们发现,在公益行业分工愈趋细化的时代,这些平台组织在公益生态链中的位置与能量要比想象的大。
益心益意公益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益心益意)是一家于南昌成立的民间公益组织,其创始人彭海惠对机构的定位一直很明确,“我们是支持型的公益组织,要做江西公益发展的助推器”。
但在彭海惠眼中,益心益意仍是三岁的孩子,年轻,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同时面临困难重重。
彭海惠
等待了7个月,2010年12月,益心益意成立。当时的彭海惠想把最火的NPI模式搬到江西去,但是发现政府这关过不了,于是改成了做支持性的平台和组织。“现在的益心益意和NPI有相似也有差别,共同的地方就是大家都对公益组织提供支持,不同的是我们也会关注一些志愿者组织的发展,同时我们不仅仅是孵化,我们还包括支持,我们资源相对会少一点,我们会做的小而精。”
在吉曙光看来,“虽然刘九龙一开始是个人行动者,比较孤独,到现在坚持下来开始搭建团队,每年做一些公众倡导,告诉大家艾滋病并不可怕,给很多感染者带去希望,我觉得我们彼此的支持是非常深的。”
刘九龙总是喊彭海惠“彭老师”,在他看来,彭老师会给很多建议,即使不成功,也会给机会尝试,重新寻找方法,“开始就是希望做力所能及的事,后来觉得联系感染者还远远不够,应该让社会更多的了解艾滋病,我不会夸大事实,一定会客观的介绍艾滋病感染者的生存环境、就医状态以及影响”。现在的刘九龙意识到生命很无常,“哪怕我明天就走,但是希望今天的我很尽力的做了我想做的事情。”
与基金会的合作是目前益心益意筹资的主要方式,2015年正荣公益基金会联手敦和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推出“和平台”项目,联合区域平台型公益组织,共同推动区域内初创期NGO发展,益心益意就是和平台在江西的合作伙伴。
而要推动行业发展,公益教育和人才培养则是基础。2015年,益心益意开展“赣活儿”公益青年成长计划项目,致力于培养一批年轻人接受公益的基本训练,为他们以后做公益撒下种子。“赣活儿”的基本培训主要包括公益的理念,公益视角以及公益项目的设计等,彭海惠期待最终培养出来的青年学会跳出他们的角度看去看社会问题,学会做公益基本的项目评估和项目设计,让他们发现公益也可以成为一个职业,成为未来发展的目标之一。
现在的益心益意有四个全职人员,未来还没有做三年规划,彭海惠没有太多的公益模式可以参考,益心益意在独立发展,“具体我们发展的怎么样,还是要根据自身,我们现在还没完全定型,而且中国的发展那么快,我们也在还在摸索。”彭海惠对未来很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