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山东:用公益建设家乡丨【和平台】合伙人

文/韩青

图/受访者提供

和平台】合伙人

通过【和平台】合作伙伴的案例,呈现区域平台公益组织这一生态群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在区域公益守望者与资源整合者的责任担当上还可以有哪些更大的作为。


从三年前打造山东的公益支持平台开始,“爱山东”就是在一群人的支持下“野蛮生长”,而且,这群人还在不断增多。2013年“爱山东”萌芽成立,是一群山东籍公益人共同酝酿;2014年举办公益沙龙,这些发起人都踊跃地拉起了皮条;2015年做机构转型支持和公益人才培训,各位理事又忙着协调各种资源……


“爱山东”举办的公益沙龙


一、打造公益根据地
和一线服务型机构不同,平台支持型机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开会”,做公益沙龙、搞工作坊等。5月21日,在很多人忙着谈情说爱的时候,“爱山东”一行人跑到潍坊,参加他们和莒县民政局联合主办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素能训练班,学员有三十多人。

类似的公益工作坊他们在济南做过很多场,放在潍坊还是第一次,而且是和当地的鸢都义工(潍坊号称“风筝之乡”)深度合作。南都基金会项目副总监黄庆委做了《社会组织如何快速成长》的分享,山东财经大学社会工作实训中心主任张健讲解《公益项目设计》,鸢都义工的负责人孙志达分享了《我的十年公益路》,他们三人也都是“爱山东”的理事。



“爱山东”理事、山东财经大学社工实训中心主任张健讲解《公益项目设计》

“爱山东”自2015年正式开展工作以来,便把公益陪伴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因潍坊的公益机构和志愿者注册数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领先,很自然地进入他们的视野。在张健看来,虽然潍坊公益有其规模优势,但也面临志愿机构共有的一些问题,服务还是比较传统的,在服务内容、服务模式、持续性、精准度等方面都有突破的空间,便想找寻有转型冲动的机构做陪伴式服务。

张健联系了两家机构作为爱山东的陪伴对象。第一家是鸢都义工。鸢都义工成立于2006年,工作领域有农村社区发展、社会组织培育、青少年社会工作等,目前有八名全职人员,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三万多人,规模位于全国前列。机构负责人孙志达很早就意识到转型的重要性,还多次特意跑到外地学习。

去年九月份两家机构开展合作之后,张健每周都会来潍坊呆上两天,协助鸢都义工做专业化转型和团队能力提升。张健说,所谓陪伴,就是要站在领袖人物的身边,帮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扮演的是深度顾问甚至有时是执行人的角色。从项目起初的评估调研到项目设计、项目书的撰写甚至一个PPT的制作、一次公开讲话都会介入,给出相应的建议。

孙志达表示,这一年来鸢都义工进步很大,张健老师的服务起到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在黄庆委的引荐下,他还申请到一些外出学习的机会。南都等一些基金会所做的行业研究和政策研究,他们也都能非常及时的了解到,一块探讨。今年,鸢都义工积极申请了山东·和平台的小额资助和陪伴支持项目,这也是鸢都义工第一次申请基金会支持,此前主要靠志愿者和企业捐赠。


潍坊“鸢都义工”负责人孙志达分享自己的十年公益路

第二家是潍坊萤火虫公益助学发展中心,该机构成立于2011年,致力于通过素质教育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享受到平等教育。其负责人郑凤鸣发现,农村音、体、美教师缺口较大,短期难以补上,副科学习也往往不被学校和家长重视,这导致农村孩子进城后,难以融入,缺失自信。他们开设了“萤光快乐课堂”,包括机器人课、书法课和绘本课,让农村孩子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和技能。

在张健看来,萤火虫助学公益的规模虽然比较小,但领袖人物学习能力很强,她们做大的冲动也不大,只想做专和精。对这一类的机构,主要是保持联系,及时的回应问题。就陪伴方式来说,鸢都义工那边要深度的介入卷入,萤火虫则要站在她们的旁边去观察。

郑凤鸣说,其实她是通过张健老师了解到的“爱山东”,去年她把张健老师请过来给团队做项目设计的培训,“说了很多很多我们团队出现的问题,虽然那个话说的挺狠的,但真得是非常正确,之前从没有人那么明白的揭示出来。原本我是很羞于谈钱的人,也是张老师的一棒子,让我放下了架子,去做众筹这样的事情。”

郑凤鸣表示,在“爱山东”的协助下,她们第一次做了机构的众筹,成为和平台和众筹的伙伴,“让团队觉得非常好的是,原来大家只是有情怀在,但可能目标不大落地,在和张老师的接触过程中,团队目标明确了很多,讨论如何扎扎实实地做好服务。”

“陪伴服务就像是种行动研究,起初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结果,但是愿意试一试。”张健总结道,在做机构陪伴的过程里边,“爱山东”和潍坊当地很多公益机构建立了联系,不管是服务性的机构还是支持性的机构,发现地方的公益发展的确需要外部的一些支持,包括进入到其中的一些搅动或者整合。现在潍坊也是“爱山东”发展的一个根据地了。

由于山东的公益组织有着密切的横向联系,“爱山东”在潍坊的工作,也让他们和省内其他地市绝大多数有规模的机构和有专业转型冲动的机构都建立了联接,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关系和基础,“鸢都义工”的负责人孙志达也受邀成为“爱山东”的理事。今年“爱山东”在潍坊的试点工作还会继续,他们希望总结出一些可供推广的经验,同时也会在济南等地尝试拓展。

二、构建公益生态圈
“爱山东”工作局面的打开,也是由于“一群人”办会。

一是办公益沙龙,把外地的一些公益理念和经验引入到山东,面向的是公益人和大学生。工作坊请到的人个个身怀绝技,比如,请黄浩说生命教育,爱有戏的刘飞讲组织管理。因机构资金所限,请人只能靠“顺便”。理事们都有着丰富的公益人脉,看到朋友圈中哪个朋友南下或者北上,就问能不能到山东暂停一下,做场分享。

二是举办大型会议。2015年4月,“爱山东”举办了“山东公益人才成长支持研讨会”,有一百多位公益人到场参加,还有政府官员、高校老师和媒体记者。在此基础上,他们建立了山东公益人交流群组,网络公益交流平台有了雏形,目前已有各个地市和在外的七百多位公益人加入。鸢都义工也是在那场会议之后,成为“爱山东”的合作伙伴。


“爱山东”举办的山东公益人才成长支持研讨会

黄庆委说,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山东省的公益骨干学习网络,为初创期的机构提供咨询服务,同时推动公益环境的改善。理事们从各个方面给予了支持,在外公益人除黄庆委外,还有西部阳光的来超、瓷娃娃的王奕鸥,本地的杨建生、郭永启、张健、张洪英、燕操等人也都有多年的一线从业或研究经验。潍坊萤火虫助学公益和张健老师结识,便是经山东大学张洪英老师介绍。

改善公益环境,他们是从自身做事着手的。别人是衣锦还乡,他们是公益还乡。黄庆委老家潍坊青州,从济南大学社工专业毕业后,他曾先后在香港乐施会、阿拉善SEE基金会和南都基金会工作,负责管理的项目资金超过叁仟万元,2016年被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工作学院聘为“特邀专家”。在视野不断扩大的同时,他的目光则越来越聚焦于家乡的公益发展,每周末都要回家一趟。

这几年来,他每年都参与创办一家本地的公益组织。2012年,他在环保基金会工作时创办了“绿行齐鲁”,致力于山东本地的环境保护,他们监控的污染数据为省环保厅提供了重要参考,其负责人郭永启也是“爱山东”的理事;2013年,黄庆委发起成立“爱山东”,为本土公益提供支持;2015年,他在青州市黄楼创立爱家公益服务中心,为乡镇青少年和老人提供公益服务……

黄庆委说,“爱家”是在社区里边的实验,看社会组织能不能真正解决身边的问题,“在老家去做工作必须接地气,满足老百姓真正的需求。爱家已经运作了小半年,还处在探索阶段。”


“爱山东”理事黄庆委分享《社会组织如何快速成长》

杨建生是黄庆委的大学同学,曾任济南市绿星电商互助社的总经理,这是山东首家通过电商培训手段解决农村残友生计的公益组织。杨建生大学期间参加支农活动,看到很多农村残友的生活状况,长久难以忘怀。在企业工作几年后,2013年,他放下了年薪十万的工作,应聘来到绿星电商互助社,每月工资不到四千元。目前他们已成功培训了上百位农村残友,人均年收入上万元。

这些理事所创办和工作的公益组织、研究机构,聚合了一批山东最为优质的的公益资源,从服务型机构到支持性机构,从区域性机构到领域性机构,各家机构之间也相互支持,相互借鉴。“爱山东”成立以来,因只有张巧玲一位全职,就没有单独找办公室,而是和“绿行齐鲁”的同仁一起办公。前段时间,“绿行齐鲁”搬家,“爱山东”也跟着搬家。


“爱山东”理事杨建生与电商培训老师交流。李坤伦/摄

2015年,“爱山东”做了二十四场公益沙龙/工作坊,两次行业推动会议和两期能力建设培训,一期义工机构转型陪伴,三期高校社团公益领袖培训。也是因为这些工作,“爱山东”还得到了“和平台”的支持。“和平台”前身是2013年由正荣基金会发起的“正荣微公益”,专门支持处于初创期的草根公益组织。

“和平台”项目官员吴军军表示, “爱山东”是他们一直跟进的伙伴,共同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2015年“和平台”的支持分两部分,一是提供资金,支持一个人的工资和学习费用,二是提供培训,行业支持项目官员可以参与“和伙人训练营”,共同学习讨论。在2016年“爱山东”正式成为和平台合作伙伴之后,他们还会支持对当地初创期NGO小额资助的资金。

三、用踏实做事赢得尊重
张巧玲感慨,“没有和平台的支持,爱山东当时很难顺利地走下去。”张巧玲2010年毕业于济南大学社工专业,是黄庆委和杨建生的师妹。作为济南市民政局政府购买的第二批专职社工,她曾在莲花山殡仪馆工作四年。

2015年,张巧玲在杨建生邀请下加盟“爱山东”,“我们主要谈的是理念,一拍即合,根本没谈待遇的事情。”机构初创期资源有限,资金紧张,项目资金申请到拨付中间有较长的间隔,所以个人工资也成了问题。因刚开始工作时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她只能一步步摸索,“闷着头往前冲,在做事的过程中发现哪种方法最适合。”


“爱山东”执行主任张巧玲在老家的洛阳白马寺前留影

张巧玲介绍说,山东民间机构可以分为三类,社工机构、义工机构和专业NGO。他们发现民间公益的问题和需求,先是靠经验判断,理事们会根据整个公益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做一些培训;其次是靠走访调研,有时候这些民间组织需要的恰恰就是最基础但我们却认为“大家应该会的”。最后是靠会议交流,让民间公益建立更多联接点,在互动中自然地说出问题和需求。

在杨建生看来,“爱山东”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酝酿阶段,从一个想法萌生而来,依靠志愿者举办公益沙龙、讲座等活动,聚集本土青年公益人;初创阶段,有了专职人员,可以做各种常规化活动,如能力建设工作坊、高校大学生社团骨干培训;发展阶段,目标逐渐清晰,定位于支持性平台,为本土机构提供陪伴服务、转型支持等,未来一两年都是这个阶段。

“爱山东”目前面临一些问题或困扰,这也和“一群人干”的特色相关。一是专职团队只有一人,发起人都是无偿奉献,理事成了干事,成了一线工作人员。不过在庆委看来,团队规模也不宜太大,因为所有的支持枢纽组织都是耗费社会资源的,甚至是竞争性的。人员上多协调使用合作伙伴资源,征集更多的联合创办人,发挥各自优势,从各自业务中分摊,节约成本。


恭明中心主任曲栋曾应邀来“爱山东”分享

二是治理结构上。决策机构不够清晰,还处在“野蛮生长”阶段,未能实现规范化运作。巧玲说,之前做了很多事情,但都不够深入。沙龙很难系统化,人员一忙起来,就顾不上做沙龙了。

这两个问题,在“爱山东”近期的内部会议上多次被讨论到,他们相信这些问题会在发展中逐步解决。黄庆委说,“爱山东”这两年做下来,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一批人觉得爱山东给了他们帮助,赢得了尊重。杨建生也说,虽然“爱山东”还未注册,但机构品牌初现,无论是顾问还是实习生,大家以“爱山东”品牌为荣,这样就有机会让更多人参与。


谈到“爱山东”接下来的发展,张健说,他们除了会将潍坊作为传统公益组织转型的一个标杆之外,也会抽出时间和精力去协助其他地市公益组织的转型,包括威海环翠区志愿者服务中心、日照义工联盟以及枣庄、聊城、菏泽等地的一些公益组织。在他看来,山东是一个经济大省,但专业社会服务和他的经济指标是不匹配的,有一种迫不及待想去推动的感觉。

张健介绍,日照义工联盟长期做农村留守儿童的服务,但对之前的服务并没有做梳理,“爱山东”协助其梳理了原有的成果和资源,并陪伴和鼓励他们做农村学校的社会工作——在城市,学校社会工作进入到教育系统是很难的,但日照义工联盟有其特有的优势。张健也期待,更多地市的公益组织能和“爱山东”建立联接,他们会尽其所能陪伴大家一起前行。

回顾前几年的工作,黄庆委用了“实在”一词,“支持性机构经常容易做成领导或者虚的,‘爱山东’要坚持实在,来获得尊重。不过也因为太实在,缺少对外讲的故事,运行经费比较少,但是大家都觉得乐得其所。”杨建生则希望机构注册之后,可以参与政府采购并适当提供收费服务来补充资金缺口,未来能建立起一个三五人的专职队伍,用集体的力量来“爱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