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一亩三分地 --家园杂志
撰文/许亦舒 摄影/黄访纹
在2012年6月号的《homeland家园》的关于乡村建设的封面主题《乡间的路》,我们关注了当下年轻人“留乡、归乡、进乡”的趋势,探讨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而今在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镇关中村的故乡农园里,就有这样一群年轻人,怀抱着乡村建设的梦想在实践CSA农业。
与魏长的小型家庭农场不同,故乡农园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和正荣公益基金会共同创办的,它拥有全省最大的CSA农场,还有一个二十几个人的年轻团队。200亩山地、300亩梯田的大面积,加之位于一个相对热闹而不偏远的村庄,让故乡农园的年轻人有了更多的事情可以做。
第一次来到故乡农园的办公室,就看到尹发华赫然在自己电脑上贴着“土地正义”,后来才听说这个年轻人是大学时期便退学投身乡村建设的理想主义青年。坐下来聊天时,对面的薛廉文一开口便说:“我的目标是要解决‘三农问题’。”大家都善意地调侃起来。侯娇则是故乡农园的团队中少数的几个女孩之一,她之前在生态农业公司工作时,总觉得自己孤单一人在卖力做事。来到故乡农园后,她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环境,年轻人们像家庭一样和谐温馨地为共同的热爱而努力。
今年3月才被聘请来管理团队的谢贤明笑说这些年轻人性子都很单纯,闲不住,一个不留神他们就往田里头奔,只要有时间,整天整天地耗在田间做各式各样的种植试验。如今在故乡农园负责销售的唐宝华之前一直在NGO组织工作,也在厦门国仁工友社区大学任总干事。他说,这些年轻人们都有着很远大的目标,热爱土地,工作也有热情,但实际经验还需要时间累积。
故乡农园的运营总监王永源是团队中种植经验最丰富的年轻人。2008年他从福建农林大学后,在非洲乌干达一家私人超市农场工作,负责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和管理。在那段时间,他萌生了自己发展农业生意的想法。回国后不久他就承包了一片100多亩的农田,选择继续当农民。然而农场的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品质就很难得到保证,因此他开始探索新农业思路。在这个时候,他来到了故乡农园。故乡农园丰富的社会资源、年轻热情的团队令他很受鼓舞,令他重新思考自己未来的生活与创业方向。
这些性格与经历截然不同的年轻人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尽自己所能在摸索着在这片广阔土地上的一切可能性。如今故乡农园除了常规的CSA模式配送蔬菜之外,还会定期邀请市民来到农园进行观光、采摘;他们也和本土的自然教育机构乐享自然工作室合作,在农园中划分出地皮给孩子们周末耕作。此外,故乡农园已经将关中村的一处老房子买下,很快就会将这个地方改造成村中学堂,也作为日后农耕文化展示的空间。同时,唐老师也在积极与关中村的本地村民沟通,村中仍在在用传统手艺制作的面线、酸菜、竹编等,都是他们日后希望达成公平贸易的合作对象。
唐宝华在说起未来时有些顾虑,他的家人和一岁的孩子都还在厦门,而眼前这件事“起码要有五年十年的时间去做”。未来如何?他不知道。但故乡农园的年轻人只是轻轻松松地说:“农业应该是很开心的事情,以后就算不在这里,也还是想回到农村去。”
(原文刊登于2013年5月《homeland家园》杂志“城里人的一亩三分地”封面专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