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让我们不再谈“精神疾病”色变

中国网10月9日讯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七个国家开展的一项调查发现,超过半数受访者(51%)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人道应对行动中,心理健康项目是成本最低的干预措施之一,但其对有此需求的民众而言,却能够挽救生命,其影响是无价的。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投资于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支持,以帮助每个人——无论是社区成员还是救助者——妥善应对,重建生活,渡过危机。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秘书长

亚干·查普干

1991年,尼泊尔提交了第一份关于"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的报告。随后,许多国家参与进来,将每年的10月10日作为特殊的日子: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分享科学有效的疾病防治知识,消除公众的偏见。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每年的10月10日为"世界精神卫生日"。

1.jpg

精神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给各个国家都带来了严重的疾病和经济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困扰,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杀而失去生命。

抑郁症导致的自杀死亡人数甚至超过了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全球每年自杀的人数中其中抑郁症就占一半。

什么是精神疾病?

精神类疾病是由于各种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抑郁症

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焦虑症

焦虑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和急性焦虑两种形式。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及运动性不安。

强迫症

强迫症是以同时存在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存在某种刻板行为,如反复洗手、检查门锁等,如果不做这些行为就会一直担心发生不好的事情。患者通常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太正常,有反强迫的冲动,但是完全控制不住自己,因此感到十分痛苦。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症状表现也比较复杂,核心症状为思维障碍,即思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出现问题,最常见的是妄想;其次为感知觉障碍,主要表现为幻听、幻视等,还可能出现情感障碍和意志行为障碍,情感淡漠,活动减少,孤僻、喜欢独处。

自闭症

又称孤独症,通常在婴幼儿期发病,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症状表现多种多样。自闭症患儿常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的眼睛像星星一样纯净,但是他们听不懂我们的话,不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和我们互动,喜欢的东西也比较特别,如转动的风车、电扇等,行为模式比较刻板,不喜欢改变。

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

原因未明,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其发病过程,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双相障碍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临床表现按照发作特点可以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

3.jpg

《柳叶刀》一项研究指出,中国大约1.73亿人有精神疾病,包括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等,其中91.3%的人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

在相当多人的心里,精神卫生像是奢侈品。而且,除了经济原因外,很多精神障碍者和家属没有认识到病因,或者害怕受到世俗偏见的歧视,讳疾忌医。“精神卫生”似乎始终是个冷僻词,很多人谈“精卫”色变。

10月10日是第29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为“弘扬抗疫精神,护佑心理健康”。2020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给人们的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无人幸免。一项调查显示,疫情期间中国人群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病率达30%。

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可能患上精神疾病,不要害怕,勇敢地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积极治疗,大部分精神疾病都是可以治愈的,一些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也可以通过药物控制病情。

4.jpg

10月10日,徐汇区卫健委、徐汇区残联主办的精神卫生日公益行动,在上海朵云轩艺术中心开展,联动医院、社区和社会组织的力量,为市民们提供义诊、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认知;呼吁打破偏见,关爱支持精神疾患;倡导多方携手创造、人人都积极投身于心理健康支持与促进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