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网:“病房教室”的医务社工温暖了“小白”的心

来源:中国妇女网

链接:http://www.cnwomen.com.cn/2021/03/12/99222415.html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吴军华

李菁雯

这个新年,租住在福建省福州市的欣欣一家像过去三年一样,没有回泉州老家,就地过年,一切从简。经过近三年的治疗,欣欣的白血病已经进入了大维持的阶段,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在家好好养病,避免不必要的折腾。

像欣欣母亲这样,因孩子的病情举家搬到医院附近租住的白血病患者家属还有很多。这些长期接受治疗的孩子们,被人们称为“小白”。听起来可爱的名字背后,是一群本该在学校里接受知识、和同龄人一起玩耍却整日与冷冰冰的针头、化疗不断打交道的儿童。

小白们免疫力低下,始终要戴着口罩,不能去人多的场合,普通的游乐场或者辅导班即使有心让孩子去也要各种担惊受怕。但终日医院和出租屋两点一线的生活,不管对孩子还是家长来说,都太沉重了。度过了一年多这样的生活之后,因为偶然得知宽疾计划中由福建省助困公益协会与协和医院儿童血液科共同发起的“病房教室”项目,欣欣一家,终于在病房和出租屋之外,找到了一个可以放松身心的港湾。

福建省社会工作联合会联合正荣公益基金会、省内多所医疗单位、高校、社会组织等推出“宽疾计划”,旨在通过培养一支专业的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陷入困境的病人及家属稳定持续地开展疾病减压、心理支持、资源链接、治疗陪伴、愈后回归等人文关怀服务项目,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欣欣第一次在妈妈的陪同下走进了“病房教室”时,医务社工大熊(化名)接待了她们。欣欣妈初到这里的最大感受,就是“找到了组织”,她以前觉得自己特别孤立无援,但在医院之外的病房教室,不论是和社工、志愿者的交流,还是和小白家长们之间的经验分享,都让她获得了支持和力量。而对欣欣来说,只要病房教室有课,她总会如期而至。 

福建省助困公益协会的大熊,从病房教室项目启动初就全程参与,最了解这些小白家庭的辛苦和不易。作为社工,大熊希望给这些家庭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发放《白色战争——白血病儿童照顾手册》、定期探访活动、链接资源缓解治疗者家庭经济压力、提供治疗陪伴服务、病房教室活动、临终关怀、哀伤辅导服务等。这背后,倾注了很多志愿者和社工的汗水与心血。 

“宽疾计划”启动了“走出去”的人才培育计划,选派优秀社工赴港培训并反哺回闽,开展活动以搭建省内社工与志愿者人才交流平台,让“宽疾计划”推动整个医务公益服务行业的发展。 

2019年,大熊和其他选拔出来的19位伙伴一起参与宽疾计划的人才培育,到有着较长社工事业发展的香港研学和交流。除了“走出去”,宽疾计划还"请进来"和"下地县"。邀请上海和新加坡医务社工资深专家,举办医务社工实务能力提升工作坊,辐射闽北、闽西、闽东、闽南四个地区55家医院。覆盖包含医院领导、医护人员、医务社工及志愿者领袖等内的670人。 

大熊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社会工作系,社工系学生的在校期间实践,离不开相关政策部门、医疗体系、社区的互相支持。医大社工系的学生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8区神经内科完成为期16周的专业实习,包括针对患者家属的脑卒中基础照顾知识和减压训练主题小组服务,照顾者的个人支持性服务,建立照顾者互助小组和开展健康知识宣教服务。对于长期处在高压下的卒中患者的家属来说,医务社工的关怀和实际的帮助,为他们排忧解难,抚慰心灵。

而这些准社工们在实习过程中更加了解到患者和家属的需要,也从前辈和医护人员身上学习到宝贵的经验,这四个月实习对于他们之后选择职业生涯来说也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阶段。 

宽疾计划项目负责人王若表示:“对于医务社工这个新兴的职业来说,确实还需要很长的探索之路。宽疾计划颠覆了以往公益项目只着眼于受助者的传统思维,把目光放到了深耕一线、长期和受助者打交道的‘帮助者’上面,对促进福建省内的社工事业良性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