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能否让社区更好?8位青年艺术创作者做了一场实验
前言:艺术与社区的共舞
2021年7月31日,一场社区的艺术行动——「你好,社区」X兴青年创艺计划在莆田启动。
8个青年艺术创作者,走进9个不同的社区,木兰溪、霞林街道、南门居委会、北磨社区、萝苜田社区、白塘镇、东阳村、霞西村、正荣·润城,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观察社区,对话人文和自然。
社区就犹如成了待字闺中的姑娘,这8个不同才艺的新郎,带上自己独特的礼物,为她洗去生活中的泥水,为她剥掉发髻上田野的草。这样一场短暂的社区艺术实验,仅仅只是开始。
社区,她的真实,她的美丽,她的温度,甚至是她的活力,都可以在艺术里和生活一起共舞。我们虽平凡,也可以贪图一点美。
◈活动现场图
9月3日下午,“你好,社区”X 兴青年社区创艺展如期开展。
展览地点:二厂书店—莆田市涵江区苍头社21号
展览时间:2021年9月3日 - 9月17日
【本次展览纯属公益性质,全程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开展仪式上,莆田市民政局社会工作和社会事务科科长林海湖、莆田市总工会宣教与网络工作部部长张荣龙、共青团莆田市委宣传部部长黄利辉、湄洲日报社全媒体策划经营部主任许爱琼、正荣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徐婧,高级项目官员吴军军、正荣地产厦门区域莆泉公司总经理助理黄添喜等领导嘉宾与众多热心社区艺术公益的群众齐聚二厂书店,一同见证本次社区创艺展的正式揭幕!
◈活动现场图
开幕现场,正荣公益基金会高级官员吴军军代表主办方致辞,分享了他对这次行动的思考(详见后记)。青年艺术家代表林清俊希望通过他的作品,让每位受众都可以消解心中块垒,以更积极美好的眼睛看世界,观察身边人。
◈活动现场图
居民代表萝苜田主理人黄丽丽分享了他们在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社区改造,新旧融合,让老房子融入现代时尚的创意。最后,她希望运用“你好,社区”这样的公益项目,为更多像萝苜田这样有文化底蕴的社区注入新鲜血液,形成发展的新业态平台。
◈活动现场图
开展现场,策展人吴劲谊为大家进行了一次全程艺术导览,同时,8位兴青年艺术创作者们也向大家分享创作理念。
一开始游晓璐始终觉得自己与莆田是割裂的,小时候深植于心的传统与温情,似乎正被城市化进程不断摧毁,她无法找到与家乡重新连接的线索。
直到不断深入莆田,了解高楼之下的人与事,这个“伤口”才慢慢愈合。原来传统并未消失,它仍藏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个角落,藏在人们的言行举止之中。
如同此次她回到自小生长的故土东阳村。看着叔公忙碌一天,又不畏辛苦爬树为她折荔枝,也看着叔公传承先辈做法,从河中挖出淤泥养护荔枝树,犒劳它这一季的辛苦。
那朴实的情感流露与传统实践都极为自然,如深入血液一般,无需标榜,只在日常之间便抚慰人心。
提起这次创艺计划,晓璐还提起一个意外收获--当她的父亲知道她要拍故乡时,父亲主动提出带她回村找一位老者要族谱。
谈起这件事,她说:“那个下午经过古民居时,我看着他走在前方的背影,忽然觉得很感动。之前有一段时间,我们的关系有点紧张,但那一刻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他,他对我做的事似乎也有新的认识,我觉得我们在靠近。”
也是在族谱里,晓璐有了许多新奇的发现,过去和现在产生奇妙互动。她用文字、用摄影记录,并为作品加上“时光”滤镜,试图将人们拉回过去,拉进“传统”。
莆田能让游子归来,亦可留住远客。里尼就像一朵蒲公英,他曾经从家乡湖南飘向很多地方,有时停留三四个月,有时停留一两年,最终在莆田落了地。
里尼经常回忆起奶奶。记得奶奶常带他去寺庙“拜拜”,她也时常召集叔伯,号召一家老小浩浩汤汤参与这项仪式,甚至邀请整个村子,一起爬山、玩水。这样的氛围让里尼很着迷,它散发出来的凝聚力更是令人心安。
连接这一切的中心就是奶奶,她犹如一根纽带串起所有人。然而当这根纽带断了之时,一切也就烟消云散,家人分散四方,相聚成了奢侈,这成了里尼心中一直以来的缺憾。
后来他又在莆田看到相似的场景,“在莆田一旦有宗庙活动,家族都是一家三代、四代一起参加,我觉得这很治愈,像我小时候。”
所以这次他意图重现这样的氛围,走进北磨石室岩,与沿路的老人、庙里师父及参拜的人闲聊,记录当下的场景和情绪。
其实里尼一直在记录莆田这座城,也是在这样的寻觅里得到慰藉。
他觉得莆田其实是个很有宗教信仰、很包容的地方,外人只看到莆田人的商业行为,但他觉得更能代表莆田的应该是身边的普通人,“他们一开始对人都会有防备,但熟悉之后就会展示出特别温和善良的一面。”
这便是里尼的视角,也是他珍惜的一部分。作为本土居民,也许我们应该比他更在意“莆田”,更在意身边人。
大家习惯称陈建斌为“BB”,这是一个很可爱也令人感到亲切的绰号。他给人的感觉也是如此,留着胡子,气场却很柔和,面对熟悉的人偶尔会“撒娇”。
BB有很多身份,都与绘画艺术相关。他一直在关注自闭症儿童,一直在做公益,他在教他们画画。在这次创艺计划里,BB也关心着孩子。他以自己所在的正荣润城为据点,召唤社区孩子们共同参与创作,最终成果是一组装置艺术作品。
走进展厅,人们将率先看到一只大眼,大眼里是二三十位社区孩子的绘画作品。那是他们拿起画笔时瞬间想到画面。
聊起这样的创作过程,BB觉得很有意思,“你根本不用教孩子画什么,他们心里本来就有想法,也许是很喜欢的玩具,也许是刚刚看电视看到的画面。他们的世界就是这么简单、直接。”
孩子们眼中的人自然也不同,于是装置的第二组作品是孩子眼中形形色色的人。它们也许是变形的,也许肢体有点怪异,但它们又是有趣的。
孩子的视角如此神奇,所以到第三组作品,BB希望邀请成年人们蹲下身子,站在孩子的位置上,看看身边的人和物。
也许那一刻,人们会记起自己曾经也是个小孩,曾经也对这个世界、对身边的人充满好奇。比如那时如果家里来客,我们总喜欢观察对方,也好奇大人之间的谈论。日常更会经常蹲着看蚂蚁,一看就是大半天。总之小时候一切都是新鲜的,生活像一个百宝箱,每一个细节都是宝藏。
因此BB也期待这组装置能唤起成年人的童心,期待人们在出展厅之后,能有不一样的心境。
陈伟身形瘦削,棱角分明,如同他的摄影作品多显得严肃。只是一旦涉及“莆田”,他就会完全换了一种风格,喜欢利用插画形式记录日常,显出温暖可爱的氛围。
这种“反差萌”让人才反应过来,原来这是一位外冷内热之人,原来每个成年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小孩。
陈伟此次深入家附近的霞林菜市场,以温馨笔触再现市场热闹烟火味。
那些日日在耳边响起的莆仙话,时时在见的莆田美食,因有了不同呈现而别有趣味,倒应证了那句“浪漫至死不渝,艺术生生不息,艺术源于生活,生活高于艺术”。
这也恰是陈伟作品里的 “提醒”,提醒人们不要因为常见而忽视。他有他的担忧,担心“莆仙话”正日渐消弭,中国地方特色多样性不仅在建筑上被“统一”,这份“统一”还侵略到了本土文化。
同样面临挑战的还有我们的传统美食,过去我们每个人都被“莆田”养育出了一个“家乡胃”,只是不知未来的孩子们是否还能感受到这种独一无二的牵挂。
因此陈伟也说过,他的创作远不止于此。如同这次只是[你好,社区]x兴青年创艺计划的启动一样,对于陈伟而言,这也是他对这组作品呈现的开始。
未来他还将出品更宏大、更细节的场景,如一个单独的莆田特色美食,一家小店,更有趣的对话,甚至是服装。它们都将变得更“莆田”,也更令人期待。
作为一名从山西过来的“莆田女婿”,李隆基被广泛认识是因那场“再见,龙德井”摄影展。他为许多“迁徙”的人保存记忆,让龙德井依然盘踞在人们心底深处,可随时被翻阅。
这是一位优秀的城市记录者,也是一位优秀的观察者,不过我还捕捉到,这还是一位爱太太的好丈夫。
因为谈起这次记录的据点--白塘湖,他的开头是:“我每天接送老婆都会在这里待一会儿”。日积月累的“一会儿”让他在这里拍了8000多张摄影作品,最终只选出30件参展。
与其内敛的性情相符,李隆基的作品里总藏着一些更深的故事和寓意,需要人们静下心慢慢解读。
这也是他对摄影的理解,“我到了另一个阶段,我认为摄影本质上不是一种炫技的东西,而是表达工具,你要借助它讲话。”
因此你将会在此次展览上看到一些令人“意外”的作品:
有蜿蜒水蛇、也有一条翻肚的死鱼;有禁止钓鱼的标志,旁边却坐着一位钓鱼的人;湖的沿岸有一堆龙眼壳,卖糖葫芦的老人在等待生意;有野蛮生长的植物,照应着长发及腰的妇女;或是戴八卦符的小孩与虔诚祭拜的老人……
这些场景均发生在白塘湖内,它们矛盾又包容,是冲突也是照应。它们涉及本地人与外地人,人与自然,消亡与生长等多种课题。
白塘湖也正如莆田的缩影,以自己的胸襟容纳一切,李隆基记录下这一切,有中立表达、也有讽刺批判。具体是什么情绪,只等你自己去解读。
林清俊常说自己是悲观的乐观主义者,这大概是小时候因对父母职业有偏见而留下的底色。
林家父母是城南市场一海鲜批发商户,林清俊也自小在这长大。但在小时候,父母的职业留给他的只有满身鱼腥味的别扭,还有小孩虚荣心作祟,他总不愿意跟其他小朋友聊起他们,也不愿意带小朋友回家玩。
我们对父母的理解似乎都要等到成年之后,那时才知父母艰辛,才明白若没有父母的付出,便不会有今日的自己。于是如今林清俊会笑说:“这次参与[你好,社区]x兴青年创艺计划,也是一次与小时候的自己和解的过程。”
这份心境的改变让他对城南市场也有了不一样的感情。这里曾经经历过一场大火,众商户损失惨重,但人们很快收拾好心情,又在原址重建生机。
2020年新冠疫情又给这里沉重的一击,可即便如此也压不垮城南市场商户的脊梁,人们再次支起摊位,重绽笑容。
我们经常宣传伟大,却不知普通人身上与生活抗争的精神更能打动人心。林清俊看到父母及邻居们的坚韧,更被他们深深触动。
所以了解这一切,便也理解了他的参展作品--它们以黑白为底,衬托彩色聚焦区域,明暗之间形成强烈对比,似废墟之上的新生,彰显生命之坚韧,正是城南市场不断经历坎坷又不断重新站起的精神。
他对木兰溪沿溪社区的记录亦是如此,希望悲观的人们能在其中看到亮色,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消解心中块垒,以更积极美好的眼睛看世界,观察身边人。
郑梦颖常戏称自己原本是很懒的人,脑海里虽是天马行空,却很少付诸实践,直到接触摄影,“因为有摄影的驱动,我就开始有干劲,想到的东西就会去做。”
郑梦颖身在涵江,于是这次创艺计划她将镜头对准“莆田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区”萝苜田。
有意思的是,当人们都将萝苜田当成网红打卡地之时,她关心的是本土最日常的生活,记录着这里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在这组作品里,人们可看到或在下象棋,或独坐河边,或闲坐品茶,或还在工作的老人们…… 拍着拍着,她发现萝苜田正被割裂成两极:
一边是年轻人的热闹,大家在此地相聚、游玩、拍照发朋友圈;另一边是老人们的孤独落寞,他们的子女大多出外谋生,他们的故土正被改造,许许多多陌生人带着猎奇的心态不断闯入又离开,他们被打扰又被抛弃。
郑梦颖希望借这组作品留下一个希望:“如果后续我仍然可以介入到此地,我会拍更多的老人和建筑,也希望萝苜田在不断年轻化过程中,也可以多多关心老人们的状态,等等他们,爱护他们。”
卓超贤刚上大三。这是一位始终富有朝气的大男孩,让人觉得像一颗薄荷糖。他的性格与作品相同,都是明朗的。
他似乎天生如此。想我们80后的青春是45度角忧伤仰望天空,到90后身上,天空对卓超贤是有着天然的吸引。
他记得他从中学时代就特别喜欢看天、观日落,每天都忍不住抬头静看云卷云舒。至后来玩起摄影自然常拍天空,大学时期日日如此,甚至会逃课、爬天台去拍。
所以在这次[你好,社区]x兴青年创艺计划中,看卓超贤对霞西村盐田的记录会发现,他喜欢将人放在广阔天地间,场面恢宏,劳动者在其中似与天空、大地一样伟大,令观者的心不自觉跟着被撑开。
谈起过去经历与创作,卓超贤的语气总是欢快的,直至聊到具体的个人,他的语调才明显down下来。原来在拍摄幕后,他听到盐工的诸多心酸、无奈,疫情之下,市场疲软,盐工处境很是艰难。
他记得盐工与他谈起生计时的迫切,而按下快门,传递出去,便是他能用心做的。青年心里亦始终充满希望,相信只要有发声就能得到回音。
情绪再次调动起来是谈起记录霞西农家生活之时,他一直感叹:“他们人都非常好啊,会一直跟你聊。有时一聊就是很久,最后就还拉着你去院子里喝茶、吃点心,太有意思了。”
◈活动现场图
本次社区创艺展是“你好,社区”X兴青年创艺计划系列行动中的终章,但同时它也是一场全新的开始—青年艺术家进入社区,基于社区场景,用创作的方式,发掘当地文化生活,连接人与人、人与社区、人与自然等等多种关系,探索艺术创作与社区营造结合的可能性。居民也有机会参与到艺术创作、社区营造中。创作者、居民、环境、作品之间,产生新的对话和协作。这既是一场以艺术为载体,串联起人与人、人与社区、社区与城市的活动,也是一场以莆田当地文化为创作主体的艺术行动。兴青年艺术家们以自己的艺术作品为媒介,去记录与传播当地文化的生长形态与人文色彩,传递城市温度。
后记:社区需要艺术的力量
吴军军丨正荣公益基金会高级项目官员
来到现场,我的心情有点小激动,算是穿越千山万水,穿越大半个中国来看展。一路南下,隔着车窗,看见外面闪过的一个个村庄,一栋栋建筑。看着外面的世界,突然内心生发出很多的感慨。
当我仔细要去欣赏的时候,越来越趋同的建筑,夸张的乡村民居层高,罗马柱、圆顶风格并不少见,唯独缺少了美的影子,或者现在的社区误以为的美正在劣币驱逐良币。
从历史和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老百姓是不缺乏审美的。可我们为什么会觉得离城市越近的乡村,越变得庸俗?
100年前,中国的有识之士就开始关注乡村社区的建设,100年后,我们同样也要开始关注社区的建设,这个社区,如今很大一部分被内卷在城市化进程中。社区建设,社区发展关乎每一个人的幸福,也更不仅仅是建筑与经济。
不敢说你好社区发起这样的艺术进社区的行动能做多大的改变,但至少代表一个态度,社区需要艺术的力量。
最后感谢炎炎夏日里,8位年轻的创作者,穿梭在不同的社区,所做的一切努力。感谢指导单位的支持和关爱。感谢晓鸿,陈鹭,劲谊等伙伴们的辛苦付出。
【你好,社区】是正荣发起的聚焦提升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行动计划,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关精神,践行正荣集团企业社会责任,搭建社区行动参与平台,凝聚多方力量,实现健康、互助、幸福的社区美好生活。
项目对接人:吴军军
联系邮箱:261974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