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分享清华附小3个故事: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
首届LIFE教育创新峰会于4月25日至4月26日在北京举行。来自6个国家的近40位教育专家学者针对学校改革如何突围?教育如何培养思辨能力?等12个教育话题进行思想碰撞,搜狐教育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程网络报道。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在演讲中分享了3个关于清华附小的小故事。她谈到,教育的目的实际上还是指向学生的素养,教育不是光拍脑袋,光是议论和批判,我们要思考的,是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
以下为窦桂梅校长的主题演讲:
在清华附小的办学使命里,我们在寻找一个终极的价值目标,一个人首先应该通过教育成为聪慧、高尚、完整、健全的人,正是在这样一个使命下,我们需要善待,需要超越,需要不断的成长与反思,所以在这所有教育,有故事,有意思,令人难忘的温润的小学里,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我想从三个小故事说起。
第一个故事,清华附小的王思维同学,在四年级学数学的时候,他对老师说自己对数学不感兴趣,所以上数学课的时候,这个孩子用画画来打发时间。他的数学老师告诉他可以用美术的方式画出对数学的理解。于是,这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完成作业。这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另外他也运用数学帮助他理解了生活。
六年级毕业的时候,这个学生和他的爸爸妈妈来到了老师面前,深深的给老师鞠了一个躬,因为三年来这个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一本个人的著作,名字叫做《小毁成长记》。这本书中的人物就是这个学生用数学的方式完成的。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在这个以学科知识为本位的教学中,儿童应该怎样靠自己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学科素养?所以这位叫王思维的同学变得漂亮了、自信了,我们不能说这件事决定了他的一生,我们一定会说影响了他,这个故事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第二个故事,清华附小的一位老师既是我们学校的常务副校长,也是一年八班的副班主任,同时兼任数学、美术、科学课老师。
自然课上,这位老师从感性到理性,用小棒、三角形这些工具来教孩子们认识这些数,还要讲数字文化的起源。在美术课上,他拿着不同颜色的彩纸让孩子们选择,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所喜欢颜色的原因,这实际上也是在锻炼语文的表达能力。同时,孩子在这节课上拿起画笔,通过大胆想象,完成一幅画作。
今天的老师该怎样在不同的课堂上,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第三个故事,我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个班级的事。这个学生叫做李嘉华,很小的时候,他就特别的喜欢虫子。当他还在幼儿园的时候,一天在家吃午饭时,发现两只苍蝇,他的爸爸准备把这两只苍蝇打掉,却被儿子阻止了,并且告诉爸爸,左边的苍蝇是爸爸,右边是妈妈,因为左边的腿上有毛,右边的妈妈要生宝宝,所以肚子很大。这件事情让爸爸很苦恼,因为现在小升初的竞争激烈,这样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老师告诉他,应该坚持下来,可以让孩子写观察日记。这位家长对我说,你知道你们老师有多厉害吗?全世界可以诞生一百位科学家,但是却诞生不了科普作家,我们家李嘉华可不可以成为将来的科普作家呢?这是他在家里养的蝈蝈,这是他走到地方里研究的昆虫,大家看到这些所有的都是孩子自己观察和摄影记录的。我们觉得这些都是值得的。学校为他提供了专门的角落,每个学期都会让他为爱昆虫的同学分享故事,我们还为他开了名师讲堂选秀。
学校会借助各种力量帮助这些孩子,比如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有和搜狐的掷地有声的家校论坛,让家长学生和这些名人进行交流。当李嘉华出现了第一集昆虫记的时候,我们就想尽各种办法把清华校友杨振宁请来与孩子交流。在这里,会有一个个李嘉华在班级里诞生,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兴趣,每个人的兴趣都是不同的。
一个班是这样,一个学校又是怎样的呢?现在大家都在搞学科教学,我们都在谈学校教育,但是我们觉得还不够。教育的目的是指向谁呢?实际上还是指向学生的素养,这三个故事背后有怎样的思考呢?教育不是光拍脑袋,光是议论和批判,我们是学校的小小的教育细胞,一个校长该思考的,是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这必须成为我们思考的话题,这个话题的战略思维必须要整合,不能把国家的方针和要求都拿过来,需要寻找最大的公约数。这个最大公约数就是要把一个学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梳理到适合你学校的方式,比如说清华附小。我们选择了清华就选择了一生的责任,我们必须有这种家国情怀。冯友兰当年的课程记录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延续,我们应该怎样传承公益情怀。我们这个团队所获得了一些荣誉,这些荣誉背后一定会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和使命,在小学阶段里的教育需要不断的延伸一个人一生的培养。于是国家的课程就满足不了我们的内容了,我们需要优化和改造国家的课程,添加我们自己的课程,就有了清华附小的1+X的素养的目标,把国家课程,十一门优化整合为五大领域,同时在中间加上清华附小和儿童的个性课程,我们不是简单的做加法,是一种结构。1就是被优化的结构,占70%左右,X占30%左右,加在一起还是回到基础。目前清华附小为儿童设置了60多门学校个性课程,和儿童自己个性化课程加在一起,就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课程。
这样一来两者之间还要整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为儿童提供核心素养的原动力。这个原动力就是要靠我们的行动。
我们一起来分享清华附小做的第一件大事,制定标准。没有标准没有一切。现在我们国家制订了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尤其是小学,标准和教材之间没有一个梯子,30年的教龄让我越来越觉得年轻老师的课程,以及学科的素养本身需要落地。于是我领着我的团队研究出了语文、数学、科学等核心质量目标指南,让这些目标指南来落地,同时转化成课堂操作的生产力。把国家课程标准提出来的相关要求进行提取,然后细化。以语文为例,把北师大版、人教版,苏教版,三个版本的教材进行提取,梳理、策略,把原来的12本教材整合成六本。这样的质量目标指南保证了清华附小的课程的标准,这构成了必须具有的儿童中央的素养所在。
第二件大事是制定课程标准,就是课表的问题,说句实话,在国家的教育里如果课表不改纯属瞎掰,在小学里面,我们微课时,大课时,小课时,组合课时,都是按照学科的特点来完成,大家看到的课表一定和我们大多数的课表一样,但是随着我们不断的改进和调整,大家发现,大小课时,分层走班,体现健身大课间板块整合,尤其是体现了创新实践先行的特色的课表里面体现了我们中华的课表体现了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和特色性。
第三件事情,怎样用主题教学,撬动课程的整合,因为主题教学之所以获奖,一个是主题指向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核心素养,第二个主题是整合,整合是最重要的思想与方法。我们怎样体现呢,所以在分科过细,知识过窄的前提下,清华附小纳定了整合的三种方式,即渗透格式,融合式,消弥式。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清华附小学科内整合的体育课,我们的核心素养的第一条是身心健康。所以清华附小每天都有体育课,还有每天一个健康大课间和每天早上的大课堂,还有每天一个体育项目的选择,这个打破了年级的限制。我们想办法激励孩子们,身体也是像语文、数学一样的教材,于是我们在体育里寻找一个更大的载体,就是足球。我们学校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推进这样一个工作,班班有足球,人人有足球。我们年度的足球四季杯已经开始了,这是我们孩子们足球的联赛,一共约60天完成,目前42个班84个队,男队和女队,60天,620人完成。我们甚至带动了其他的体育项目,我们一次次的在这样整合下,实现了我们最大的优化。因此,怎样整体构建,怎样精细改进,成就孩子的成长,让孩子因我们的努力诞生前面我讲的三个美好的故事。我们还在努力之中。
本文来自于搜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