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曾是污染的受害者、制造者,如今愿做守护者——NGOCN

文章来源:NGOCN

文章作者:老姚

文章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jA3MjUxMg==&mid=401479945&idx=2&sn=a89c006cc4de484554606c3754a1d8f1&scene=1&srcid=12280zHxqCc6MY8Zlcb76js8#wechat_redirect

  九龙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流,全流域总长2000公里,流域面积1.47万平方公里,其主要支流涵盖12个县(市、区),被称为闽南地区的母亲河。九龙江流经福建龙岩、漳州和厦门三大城市,肩负着为此三大城市上千万人口提供日常饮用水的重要功能。



九龙江卫士发起人


  九龙江的环境问题早在2011年就已亮起红灯。其时厦门大学环境影响评价中心主任张珞平在环评报告中指出,九龙江的生态系统已经被流域中上千座水电站严重破坏,大量的鱼种绝迹。被水电站割裂得千疮百孔的九龙江,自我净化能力也遭到破坏,多年来流域沿途的工业污染、养殖场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则使得九龙江水质不断恶化。



曾厝垵站


  政府、民间团队、学者都有推动保护九龙江的行动,但水质未有明显的改善,污染也难叫停。九龙江卫士是一个年轻的草根公益组织,它带着新的点子,加入到这场漫长的“九龙江守卫战”中。



让制造污染的居民变成“卫士”

九龙江卫士由福建闽南地区几位热爱家乡的环保及公益人士共同发起成立,希望通过环境诉讼、公众参与、政策倡导、社区发展等手法,推动九龙江的水环境保护和改善。发起人林炉生表示,当初发起九龙江卫士的原因很简单,“我自己就是闽南人啊”,他觉得有理由和责任为自己的母亲河做些事情。




林炉生在福建省正荣公益基金会担任理事,九龙江卫士成立之初,他就把自己定位成支持者而不是执行者,在九龙江水保护工作过程中,林炉生认识了廖雅静和张水龙,两人后来成为了九龙江卫士团队的主要负责人。


廖雅静也是闽南人,从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研究生毕业后,便在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工作,负责闽南区域的水保护项目。廖雅静从今年8月开始加入到九龙江卫士的团队中,团队伙伴形容她是一个认真负责,同时具有开创精神的人,有着环保专业背景和志愿者工作经验,目前正在推动九龙江卫士注册。



“公众是最大的污染受害者,也是最大的制造者”
,九龙江卫士交流讨论会暨青年绿色创业分享会上,林炉生如是说。这句话指出了九龙江水污染的大问题——生活污水,廖雅静分析,工业污水和养殖污水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近年有所减少,尤其是养殖污染得到控制,但是生活污水则成了大问题,流域周边的居民一边受到水污染的影响,一边往水里排污。


“大家都习惯了,不知道什么才是干净、清澈的河流。”九龙江卫士的另一个负责人张水龙说起,曾经跟志愿者一同去河流上游,却发现根本找不到“清澈的发源”,已经走到源头了,流出的水仍然是浑浊的,证明水土已经受到严重的污染。此外,张水龙还发现了一个现象,当居民的住所附近有工业污水排放时,村民会很警惕,会去投诉,但对生活污水、生活废弃物,居民就不会留心,甚至直接把九龙江当作“垃圾桶”。




生活污染的问题令九龙江卫士的团队看到社区营造的重要性,“必须让居民自己成为九龙江的保护者”。他们通过动员流域中的居民成为“九龙江卫士”志愿者,去监督污染和传播保育理念,从而减少生活污染的排放。




廖雅静回顾九龙江卫士的发展过程,常常会听到别人说“九龙江的问题由来已久了,难!”、“啥?环保志愿者?你们能干什么?”,九龙江卫士希望能通过实地调研、交流探讨、科普宣传等活动让公众亲身体验九龙江保护的紧迫性和困难所在。在动员志愿者时,九龙江卫士会组织志愿者走访九龙江流域的源头、上游下游和入海口,志愿者能亲眼见证河流被生活垃圾围攻的窘境、当地人对污染企业束手无策的无奈,下游居民对上游污染的担忧。


目前,九龙江卫士的志愿者网络还在搭建当中,与社区居委、基层官员沟通,拓展在地资源,同时也会进到高校宣传,发动大学生成为志愿者。


草根力量,不能只做“资助方“

九龙江卫士还未有全职工作人员,林炉生表示,组织目前还在创业阶段,需要具有开创性的创业者加入。




张水龙说到,当前工作推动中一大的困难在于人力不足,团队培养不够,九龙江流域范围大、污染时间长且严重,想让治理工作有成效,需要投入足够的人力。他想先做试点推动,例如在入海口设置重点试点,希望能探索出可复制的模式。


廖雅静则从资源角度谈到九龙江卫士发展的困难,作为一个初创的草根组织,想要邀请到专家当顾问很难,但要解决九龙江的污染问题,发起志愿者、居民关注问题只是第一步,进一步推动必然需要专业的环境知识,开展深入的调研,她期望九龙江卫士能够得到专家的科学指导。




此外,筹资也是一个问题,九龙江卫士发起初期受到阿里巴巴基金会的项目支出,目前也接受到福建和平台的小额非限定性资助,廖雅静希望能倡导九龙江沿岸的企业捐款。


林炉生认为,对于像九龙江卫士这样的草根组织,基金会需要给予的支持并不仅是钱,网络搭建、行业资源的引入、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是更重要的,甚至不能只做“基金会的事”,要在草根组织的团队中跟他们一起做事。




“基金会要陪伴它成长......一起整合资源,一起分析。”林炉生说,和平台是支持性功能,这种支持有显性和隐性的区分:显性支持就是3万小额资金,介绍行业资源等;隐性支持是跟他们一起做事的过程,这个过程,经验、方法、思维、心态、价值观、以及对公益行业从业的信心等,都会产生影响。


从福建省草根公益组织发展的角度看,林炉生觉得大环境还是需要继续营造的,福建省的公益氛围还没形成,大多数人的观念里,投身公益行业仍是一件“有顾虑、担忧”的事情,这直接导致行业人才不足,福建需要更多的沙龙、大讲堂等活动,使得更多人接触到公益,了解公益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