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疾计划 | 公益沙龙:国际视野下医务社工实践探讨
2019年11月4日14:30于福建医科大学台江校区开展了宽疾计划公益沙龙第三期——国际视野下医务社工实践探讨。此次沙龙邀请到瑞典林奈大学社会工作系的Zum Wik为我们答疑解惑,参与此次沙龙有来自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厦门思明区同心社工中心、福州小家、正荣公益基金会、空军医院等机构单位的老师、社工同仁共14人。
主题引入
此次沙龙的主持为福建省医务社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福建医科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谭卫华,她首先为嘉宾和参与沙龙的社工同仁简要介绍了宽疾计划,并突出此次公益沙龙的背景为人才培育计划中的人才反哺部分。同时主持人指出国内医务社工的发展要借鉴国外探索出来的经验,所以此次沙龙以国际视野下医务社工实践探讨为主题。
三个议题讨论与分享
01
我国医务社工当前的发展障碍
Zum老师针对空军医院肿瘤科实习生苏悦妍面对患者对社工的疑问以及不理解社工的工作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以及厦门市思明区同心社工中心主任曾松昆对于院外社工该如何定位,同时如何与院内社工对接形成联动机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在医护人员、普通民众及政府对社工的不了解的情况下,普及社工是一个比较重大的挑战,需要慢慢来进行宣传与推广。
同时Zum老师还给出了关于社工的普及和工作方法瑞典的经验参考:
①瑞典出台法律法规,从患者出院到回归社区,院内社工需在3天内通知患者所在社区,并在对患者全面评估的同时为患者制定回归计划,且接下来的回归服务由社区社工来进行,时间限制在出院前3天内。
②“sip”模式,在瑞典语中“s”代表合作,“i”代表个性化、个别化服务,“p”代表计划。该模式类似于我国现行的以医护人员为建议主体的出院计划服务。瑞典在制定该行动计划时,需要与患者相关的所有人来参与。在此计划过程中,社工扮演资源整合者的角色,围绕患者来制定计划并跟进之后计划的实施。
02
医务工作中的多学科跨专业合作
在回应福州小家陈琼华提出的有关于Zum老师集心理治疗师与社会工作者于一身时,如何对心理治疗师与社会工作者进行区别的问题时,Zum老师较为详细地解释了她认为社会工作者与心理治疗师的不同。
Zum老师认为,在瑞典,心理治疗师较为侧重测量、评估个体发展中的问题。例如,当儿童在成长阶段中出现问题时,心理治疗师通过测量来进行具体的诊断。而社工则侧重于对个体社会层面的调查,例如了解服务对象的生活情况、社会适应情况等。
Zum老师针对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老师邱萍萍瑞典是如何进行跨专业合作的问题以及心理、社工有什么区别的疑问作出详尽解释:瑞典在过去的30年中也没有提出过跨专业团队合作,但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逐渐得到了重视。到现在,跨专业团队的合作十分普遍。
例如,在瑞典的适应训练中心(habilitation center)中,会有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士进行周例会,针对中心的服务对象进行讨论,商讨服务对象的综合服务内容,各专业人士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提出不同的意见建议。
Zum老师以患儿家庭为例,针对患儿,社工能够帮助患儿家长联结到其他类似疾病的患儿家庭,并将这些家长组成一个小组,使得家长们能够互相分享经验和想法。同时,社工还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连接起医生和患儿家长,以回应患儿家长的多方面需求。在整个服务中,社工协助患儿家长链接医院内的资源,还有整个瑞典福利体系内所提供的资源,为患儿家长营造一个安全的氛围,使患儿家长能够更好地链接和使用资源。
03
中国社会工作的主体推广
Zum老师针对正荣公益基金会项目官员王若提出的除了依靠政府去推动社工专业和行业的发展外,民间第三方该如何自下而上推广社工专业和行业发展的问题作出回答,她以瑞典残障儿童家长团体为例,向大家介绍了这个团体不同的活动向政府提供政策倡导,为残障儿童群体发生,争取到了丰富的政府财政支持,现在已经是瑞典一个具有较高话语权的民间团体。
而这个组织的发展在初期正是由社工领导和组织的,一直到该组织进入成熟稳定期后,社工逐渐退出了该组织的管理。因此,Zum老师认为,民间的第三方力量需要有效的联动整合,不能各自为政。
经验总结
主持人谭卫华老师在沙龙的最后作出了国外值得我们国内学习的经验总结。针对社工普及程度欠缺的问题,我们应该首先在政府层面进行政策倡导,让政府更为了解社工,特别是医务社工专业与行业特点;再从不同的群体作为切入点宣传与普及社工。在跨专业与团队合作方面,社工应立足于专业,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服务对象更好地使用心理及社会资源提供协助。
宽疾计划,由恒申慈善基金会、同心慈善基金会、正荣公益基金会与福建省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委会联合发起,旨在通过培养一支专业的医务社会工作队伍,持续地为病人及家属提供“非医学诊断和非临床治疗”服务,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同时为福建省提供系统性、可复制的医务社工服务经验,培育医务社工人才。
来源:福建医务社工
编辑: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