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湖北省内外公益组织的现状与诉求

导读
3月中旬,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其文章《张文宏:大流行状态下的国际抗疫与中国应对——国际战疫动态与展望》中指出:按照当前全球的抗疫情况,本场疫情在今年夏天结束基本已经不可能。因此,必须编织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以对抗有可能蔓延的疫情。

在疫情爆发期间,多家枢纽型公益组织开展一系列项目,为所在地区防疫工作作出贡献。六月初,我们对湖北省内外三家申请过正荣抗疫绿色通道资助的公益组织负责人进行采访,分别是服务于湖北武汉的残障义工网络、服务于湖北宜昌的启智亲子公益活动中心以及服务于宝鸡的上善公益联合会。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展示公益组织现状与期待。

宝鸡上善公益联合会
功能:开展扶贫济困、心理关怀、精神文化等服务;组织开展各类公益志愿活动,志愿者培训,公益慈善宣传,交流与合作。
成员人数:共119人
受访人:张红兵

武汉残障义工网络
功能:全国性的志愿者网络,为疫情中的残障伙伴提供合理便利支持。
成员人数:190人左右
受访人:韩青

宜昌市启智亲子公益活动中心
功能:青少年儿童社会服务工作。
成员人数:中心有2名全职社工,兼职志愿者20名,2000多个亲子志愿者家庭
受访人:张晓琼

陕西宝鸡的上善公益联合会从西安争取到了平价的防疫物资,并联系到了某特种运输单位,在48小时内即将防疫物资移交当地两所定点医院。
 
目前,那些身处战疫一线的社会组织目前状态如何?组织和业务情况怎样?发展面临着什么境遇?

第1则
后疫情时代,公益组织常规运作所面临的现状

常态下工作重心各有不同的公益组织转向抗疫机制,暴露出诸多组织运营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常态下公益组织帮扶能力与疫情下工作要求有所不符。很多公益组织在疫情之前主要致力于帮扶困境儿童、残障人士等群体,缺乏传染病下协助政府、公众进行疫情防控的能力。

尽管少部分公益组织可以在疫情发生后迅速反应,譬如宝鸡上善公益联合会就在项目立项获批48小时内,将护目镜等医疗物资火速送达宝鸡市两家定点医院,但这是由于该组织成员组成独特性决定的——其成员遍布宝鸡市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宝鸡四所三甲医院中的三家是其会员单位,市卫健委等单位的相当一批体制内人士是其会员,另有三甲医院的医学博士担任联合会保障部负责人。但受限于常态下公益组织的工作方向、人员组成等,大部分公益组织在人员组成上缺乏医学背景,面对疫情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防控乏力的情况。

2
部分公益组织缺乏对自身能力的正确、客观评估,未做好充分、合理的公益行动规划,承接项目时盲目贪大求全,在后续工作承压时,容易面临资金、人力等公益资源窘迫的现状,导致工作乏力,甚至导致项目直接烂尾。
此前,上海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潘江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公益组织要知道,自己很多事情是做不到的,是需要彼此依靠的,这是一个系统性的思考。这固然是由于公益组织自身认知原因,但也与疫情之下缺乏相关应对经验有关。

3
部分公益组织需要强化信息公开力度。突发疫情面前,要防止谣言满天飞,信息的公开透明尤为重要。面对蔓延迅猛的新冠肺炎疫情,必须建立应急机制。而在这一机制中,社会组织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在财务、人力等方面建立定期公布机制,以引入公众监督。

4
缺乏项目执行的必要资金,这点尤为关键,几乎是所有公益组织的共性。“我们团队执行力很强,成员分布在宝鸡各个行业、领域、系统内,但主要问题是项目执行的经费存在缺口。”据悉,常态下张红兵团队的主要工作是环保众筹、困境儿童、结对帮扶、图书漂流、关爱英烈子女和退役老兵等项目,抗疫是为应对突发事件而临时进行的。宝鸡全国志愿服务系统注册751人,四个微信群共计接近2000人,有充足的执行能力,但苦于资金匮乏,一些已在策划的项目不得不无限期拖延。


韩青的残障义工网络组杜银玲录制的手语防疫视频

现在,随着疫情趋于低潮,韩青的残障义工网络也在工作内容方面做了必要调整,转而着手解决其他社会问题,同时也积蓄民间残障公益的力量,链接更多的残障义工。但在资金的募集上,韩青团队也有类似的体悟,他坦言,困难主要出在“外部资源募集上”,“我们这个网络是临时成立的,没有注册机构,也没有项目的筹款经验,一些基金会的评审专家对残障公益、网络公益也缺少认识,募集资金上存在一定困难。”
5

由于观念等所限,农村和落后地区的疫情防控需要做大量宣传、科普工作。不少地区民众一度忽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未能在思想和意识上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甚至认为大张旗鼓宣传防疫毫无必要。
对此,有社会组织负责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健康的生活习惯什么时候都不过时,必须提高公众在卫生防护方面的意识。”张红兵说,疫情后期,防疫的重点应该转向公众健康养护上,他们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哪怕现在没有新冠肺炎疫情,也很难保证将来不出现别的疫情。举个例子,在流感高发季,戴口罩等措施就很有必要,但在很多地区,提高民众卫生防护意识并不容易,需要长期不懈努力才能见效。

第2则
后疫情时代,公益组织的诉求是什么?

我们仔细询问了社会组织负责人对外部环境的希冀,他们各自的诉求虽然有所不同,但总结起来,主要是缺乏慈善资源供给方。的确,中国亟须公益组织介入的地方很多,但相比之下,慈善资源则显得捉襟见肘。现在将其诉求整理如下:

1
希望更多的基金会能够接受公益组织的项目申请,以缓解其经济压力。绝大多数公益组织存在资金匮乏等情况。基金会现已开通两批绿色通道项目,共计收到254个组织申请,36个项目获得资助。

宜昌市启智亲子公益活动中心志愿者深入社区防疫一线,填补社会志愿服务缺口

宜昌启智亲子公益活动中心的张晓琼认为,疫情蔓延高峰已经过去,但疫情不会彻底消失,我们仍要做好常态化抗疫的准备。她坦言,目前她所在的公益组织仍有一定的资金缺口,因为公益组织要推进任务执行,一些基本的人员、项目开支必不可少,希望能够多对接到一些资源。由于他们团队更致力于儿童公益,所以她希望能链接到一些儿童公益相关的慈善资源。

2
希望资方和执行方的合作能更常态化。联合会会长张红兵希望与公益组织达成常态化合作,而非疫情之下的非常态援助。因为疫情之外,不少公益项目短期之内无法见效——譬如教育,需要长期和稳定投入,只有公益组织和基金会等联合起来,才能最大程度创造出社会效益。
张红兵及其团队长期致力于教育方面的帮扶工作,他们有一项计划是给学生配镜和测视力。“现在中小学生的视力健康很成问题。老一辈近视率很低,很多家长缺乏切身体会,或不知其害,或苦于经济拮据,不能及时配镜。此外,留守儿童较多,隔代抚养容易让孩子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他们提供免费的测视力和配镜等服务,但这是一项长期计划,需要稳定的合作方提供一些公益资源。
3
希望能建立其公益组织应急机制。残障义工网络发起人韩青希望未雨绸缪,建立真正的残障义工网络,积蓄更多民间残障公益力量,链接到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与外部资源。应急机制只有建立在前,碰到不意的重大灾害,才可能发挥更大作用。
启智中心张晓琼也表达了类似愿望,她希望能建立一个应对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在特殊情况下能马上组建起帮扶团队。据悉,目前她们已在着手准备此事,但仍需人力、资金等方面的公益支持。
突发事件面前,公益组织的作用是配合政府、动员社会、链接和分配慈善资源。感谢所有受访者,我们谨以此访问内容,来展示所了解公益组织的现状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