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通道 | 千里马行动基金-社区互助防疫项目进展

2019年底,湖北省武汉市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到2020年,全国数万人感染入院,全国延长春节假期推迟复工复产、各地采取各种社区隔离措施,以应对疫情。各界也纷纷参与公益捐赠、公益行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防疫。千禾社区基金会在疫情爆发初期,经过摸底调查,发现社区弱势群体、一线社工、志愿者非常缺乏防疫物资;社区相对弱势的群体需求和权益更是可能被忽略,甚至邻里的信任关系受到破坏。

千禾通过一线行动伙伴,看到很多社区居民事实上具备自救、互助的能力,社区多元力量的参与亦能够缩短疫情防控的时间和经济成本。由此,千禾社区基金会联合正荣公益基金会、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共同发起社区应急互助项目,发布了“千里马行动基金-社区互助防疫计划”,通过有限资助和公益机构的投入,支持社会力量灵活地应对疫情,主动地行动。

 

项目目标

通过小额行动资助,激发社区防疫中积极的组织与个人,以应对社区突发状况、修复社区关系、梳理沉淀社区经验、增强社区韧性,培育基于社区安全健康的珠三角行动网络。

 

项目策略

通过发起两期的小额资助,前期以快速应对疫情为重点,后期关注社区康复和关系重建,支持珠三角的公益机构、志愿者投入到积极防疫之中,鼓励公益机构转换角色,推动社区社群建立互助关系,探索可持续的社区动员路径;并通过系列议题学习提升公益机构快速应对公共卫生安全的能力,建立应对社区健康安全危机的行动模型和经验交流网络。

此外,透过千禾社区基金会投入的前期启动基金,撬动更多资源投入,扩大基金池,搭建网络内的枢纽平台,更有效地链接社区内外资源,推动珠三角社区应急互助行动网络的构建。


资助计划进展

1月下旬是国内疫情爆发的高峰期,千禾社区基金会通过一线社区了解到,在严峻的防疫形势下,每个家庭都变成孤岛,社区原本的弱势人群面临更大的生活困境。经过过往几年的社区公益资助和行动网络推动下,千禾社区基金会看到社区参与的价值,由此千禾发起“千里马行动基金——社区互助防疫资助计划(第一期)”,为积极参与抗灾互助的个人或公益组织、志愿团体提供小额资金,支持与防疫相关的社区行动者,以社区互助的方式,联结友邻共同应对疫情,增强社区韧性。

第二期资助计划发布于4月28日。源于4月下旬,随着珠三角地区内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境外输入关联病例增多,复工复产复学带来的不确定性在增加。同时,社区信任关系尚未恢复,本地居民与外来人群、健康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依然充满张力。为此,千禾启动“千里马行动基金——社区互助防疫资助计划(第二期)”,继续为珠三角地区积极参与抗灾互助的公益组织、志愿团体提供小额资金,支持与防疫相关的社区行动者,以社区互助的方式,应对突发事件,修复社区关系,联结友邻共同应对疫情,持续增强社区韧性。

l 主要服务对象:外来务工人群、特定社区内的弱势群体、一线社区工作者

1605751690341246_结果.jpg

 

l 行动主题:社区教育、社区健康、社区生计、社区环境保护等


1605751707912454_结果.jpg

 

l 行动内容:线上心理咨询、防疫指南传播、防疫物资派发、书写表达、音乐互助疗愈、戏剧表达、绘本故事录制互助支持、亲子防疫课堂研发和实践

l 工作方法:社区参与式调研、专业服务+社群赋能、社区志愿动员本地资源解决社区困难或关怀社区

l 重点实施区域:广州、佛山、珠海、东莞、普宁,也有部分伙伴服务覆盖全珠三角范围

1605751724874916_结果.jpg


 项目成效及影响

随着网络内的伙伴们行动起来,在疫情下的社区真实需求得到回应,受关注群体的社区关系得以重建,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经验在实践总结中逐渐沉淀,以下为部分结项项目说明:

1) 面对疫情孩子急需获取防疫知识以及疫情期间足不出户的情况,一公斤盒子团队联合14位乡村和城市支教的老师参与共创,为老师们提供项目说明、课程设计培训以及组织研课,支持老师们推出“防疫云课堂”网课,让孩子在家也能收获到防疫知识,应对疫情。

2) 针对工厂复工复产、工厂工作场所疫情防控,映诺社区发展机构为8640名外来务工者提供线上和线下的防疫培训,增强对新冠疫情的认知、掌握应对技巧,帮助员工在所在工作场所建立专属的防控制度;搭建在线热线平台,倾听外来务工者在疫情下的情绪和需求,减轻因为疫情导致的焦虑和抑郁的情况,亦利用非司法申诉机制为员工与企业进行有效的沟通。最后梳理现有热线平台的经验总结,以支持不同领域的公益机构使用,在疫情期间已成功或将要支持成立的热线有:彩虹小组热线(性少数人群关爱热线)、在穗非洲人疫情关爱热线、老年人生命关怀热线、癌症病患互助热线、工作场所反家暴热线。

3) 针对疫情特殊时期,珠海协作者基于原有的服务网络,对脆弱性较高的农民工家庭进行4次动态监测访谈和一期问卷调查,最终形成《脆弱与潜能---疫情下农民工家庭调查报告》(数据含全国协作者网络内农民工家庭数据)。在需求评估和动态监测过程中针对了解到该群体面对疫情存在的需求和困难,协作者培育29名工业园区志愿者参与,通过信息知识救援、防护物资救援、生计救援,支持农民工的生存和健康得到保障。项目还针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需求评估报告将传递给政府和社会相关部门,持续性、系统性地介入,以支持农民工家庭更持续地生存与发展,有尊严地行走在大地上。

4) 广州公益慈善书院开展为期5天“记录疫情下的生活故事”写作营文章,连接43位城中村的社区妈妈和社工参与,产出75篇记录疫情真实的文章,通过抒发感受、表达想法和倾听别人的故事缓解疫情时期的焦虑心情。

5) 游猪生态和平故事小分队,举行2期写作营,“普通人疫情简史写作营”、“女性疫情简史写作营”,每期连续7天,连接105人参与,产出超过132个故事,共50.3万字。写作作为一种表达方式,不仅让写作者在疫情期间的焦虑得到舒缓,还在写作营中形成线上书写表达互助社群,互相陪伴、看见、理解疫情下每一个普通人的感受。

6) 针对东莞外来务工者,尤其外来女工在疫情时产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东莞幸福人生举办了一系列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心理咨询、个案危机干预、心理剧、音乐疗愈,共12场活动,重点个案疏导34人,并培养心理健康志愿者骨干,支持外来女工学习更多心理自我调节的知识,增强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后疫情时代,广州临时剧团在社区为相对弱势的流动人群,包括妇女、儿童、工人、残障女工等共25人举办“社区疫后重建一人一故事剧场”,支持他们学习和体验剧场互动游戏、剧场基础知识,进而通过戏剧练习学会自我表达,也让“他们不再是他人生命的旁观者,而可以通过自身的肢体、声音、情绪去理解对方。”同时通过完整的剧场工作坊学习,在社区中组建了两支6至8人的一人一故事剧团雏形,让参与者从观众变成学员,再从学员变成演员,开展演出之后又有新的观众加入到剧场中,让剧场在社区生根发芽,让更多的人在剧场中看见彼此、理解彼此、共同经历、共同成长。

8) 为回应残障人士疫情期间出行限制,且具有身心照顾及自我提升的需求,广州市合木残障公益创新中心发起“合木共学行动”,支持残障伙伴发起6期打卡互助小组,包括“健康生活”打卡小组、演讲辩论打卡小组、平行时空的音乐创唱小组、阅读分享小组;并且邀请残障伙伴作为分享者和活动组织者,面向残障社群发起围绕“自我提升”、“自我照顾”主题的系列线上分享会及共学迷你课,让残障伙伴在防疫期间也能获得自我成长和自我照顾。

9) 针对疫情前普通人的心情焦虑情绪,由专业音乐治疗师组成的樂想音乐治疗志愿者团队发起2期的音乐疗愈,分别面向大众群体线上分享和学习音乐自我照顾的方法、以及面向有急迫心理援助需求的人群(外来务工妈妈、一线社工、残障伙伴、医护人员等)开展线上和线下互助音乐团体关怀小组,在群体内建立关系,让每个人真实表达自我的感受,在团体的共情和回应中缓解心理压力,减轻应激反应,并在小组中找到自己面对心理危机和困扰时相应对的音乐自我照顾方法,将这些方法和带来的积极状态回归到日常的生活工作当中。

10) 千禾城市支教志愿者光美,发动社区志愿者参与“故事陪伴社区”,线上绘本故事接力。已有100多位志愿者开始为自己社区录制绘本故事,并获荔枝APP支持设立“故事陪伴社区,温暖抗击疫情”话题栏目,已发出1000多个故事录音,浏览量接近1.5万。通过来自社区邻里的声音,陪伴亲子家庭渡过疫情。

1605754586405277_结果.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