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障人表达需求会被反感吗?”请你打消这个疑虑。

以下文章来源于少数派说 ,作者我们是少数派

1.jpg

大家好,我是孙涛,很高兴又来开圆桌了。

我们一直在说要推动无障碍。这是一个很大的主题,那么,到底应该从哪里做起呢?

事实上,不管我们有多么强烈的理由来证实:无障碍是我们理应获得的一种社会服务或者权利,但是——

如果我们自己用沉默的方式去被动的等待,那么无障碍永远也不会实现。

所以我会说:

倡导的第一步,就是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诉求。

如果我们自己选择了沉默,别人也就很难去关注到我们的需求。

近期刚刚发生了因为无障碍设施不完善导致的悲剧:无障碍设施是怎么成为杀人凶手的?

我们的愿景就是,希望这样的悲剧今后再也不会发生。

今天,我会从4个角度,逐层地来和大家讨论,在推动无障碍的过程中表达需求的几个步骤。

这4个角度分别是:

勇于表达需求,找准表达对象,精准描述需求,注意方式方法。

2.jpg

01

勇于表达需求

先问大家个问题:

我们在生活中,特别是还在校园里的同学们,遇到了无障碍不完善的情况。

你们的第一反应是要说出这个问题,还是要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呢?

如果你们觉得说出问题有顾虑,那么,是因为不敢呢,还是觉得不好意思麻烦人家呢,或是因为其他的什么考量?


讨论区

Discussion

@西尔莎难顶:我会想办法克服,没办法了再去反映问题

@SPC邢言亿点点:不知道该向谁提出这个问题,也不知道提了会不会有效果。

@酒酿萌子:我怕别人会觉得我麻烦吧。

@张春节:不想麻烦别人,尽量自己想办法。

@俊鱼:如果我可以自己解决那么,我认为自己解决是成本最低的。无论是经济成本还是时间成本。

@海马马:其实这种情况下,一般是先想办法克服,把眼下的事情先做了再说,如果确实是自己克服不了的情况,就坦荡的寻求周围人的帮助。


通常来说,大部分的小伙伴,在遇到无障碍设施不完善的时候,第一反应并不是去对外表达自己的需求。

其中会涉及到性格因素,有的小伙伴就是不太喜欢麻烦别人,比较好强,或者是比较内向,不太愿意和人打交道。

但是,我重点分析了这些不好意思麻烦别人以及不敢提出来的心理状态,发现一个点:

很多时候不见得是性格问题,背后还折射着对于残障理念的理解。

这就涉及到了,残障的个体模式和社会模式的差异。

个体模式下,残障是个人的问题,那么首先应当个人想办法克服困难。

社会模式就不一样了,残障是个社会问题,所以,全社会应当一起来解决问题。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遇到无障碍设施不完善的时候,如果总感觉不好意思,或者不敢去提出自己的需求,或许我们就要进一步去反思自己了。

是不是我们自己潜意识里也会认为,残障其实更偏重于个人的问题,因此首先应当自己想办法克服?

在提出问题、推动解决的时候,我们很担心会遇到别人的不理解甚至反感,或者对问题的结果抱有悲观的预期。

如果心里会有这样的想法,可能我们就要去警醒自己,对残障的理解是不是还停留在一个比较传统的层面上?

在理念上,我们至少应该对自身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或者期待,更加严格地去审视自己。

当有了这种审视和思考之后,我们心里会更加有底气,坚信自己这样做是完全正当的,不是在给别人给社会找麻烦。

有了这点自信之后,我们才会将下一步的重点放在如何去表达上,在后续推动无障碍的时候,不会轻易怀疑自己是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

残障是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包括我们自己,都应当一起积极努力去克服困难。

这种认识会给我们增加足够的勇气,去提出需求。

16.jpg

而在现实中,还要考虑社会大环境,以及身处的具体小环境。

在我们对残障的理解和目前外界环境所能接受的部分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

当然,很多残障小伙伴也有其他的考量,比如说时间、经济、性价比。

会感觉提出问题也不一定能马上得到解决,不如自己先想办法克服一下。

但,这就是暂时解决和长远解决的不同。

如果每次遇到问题都把它当成个案来处理,那你就更重视性价比。

如果你看重的是社会问题,希望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让更多的人避免麻烦,那恐怕还要多费力,去考虑长远。

一般来说,我们面对一个具体的环境障碍,性价比最高的解决方案,通常并不是把障碍从根本上消除掉,而是寻找替代办法。

其实大多数人都对替代办法更感兴趣。我觉得这是一个人选择的自由,面对障碍的时候,我们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

我既鼓励大家在根除障碍方面多多努力,也鼓励大家能够分享在具体障碍面前怎样应对起来性价比更高。

两者并不矛盾,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但是,如果不从根本上消除障碍的话,那像陈小平女士这样的悲剧迟早有一天还是会重演。

4.jpg

02

找准表达对象

遇到问题该去找谁?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果这个搞不清,花再大力气可能也无济于事。

我先问个问题:

如果一位肢体障碍的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发现图书馆只有楼梯,他进不去,想提出需求去做无障碍改造,他该找谁?

再问另一个问题:

还是这个人,想去坐地铁,结果发现地铁口没有直梯,又该找谁?(注:这个人不是要解决这次进站的问题,而是要解决让地铁系统做无障碍改造的问题。)


讨论区

Discussion

@杨志锋:12345,市民热线。

@冬冬熊我媳妇:一般先找辅导员,然后通过辅导员得到上级的联系方式,或者有些学校可以通过校长邮箱来提出问题,又或者找一些志愿者社团,他们也会向学校提议。

@海马马:图书馆的问题先找导员提出需求,同时通过图书馆当值老师反映问题,然后等待回复或找学校后勤部;地铁站的问题寻找门口的当值保安,以及地铁站联系电话。

@吕政文:逐级找,找地铁集团的一把手,文字材料,联系方式。

@:):找有管理权威的人。

@俊鱼:可以找人大。

@水雲间:我觉得找媒体会更好,现在网络媒体比传统的媒体要覆盖面大。


好,简单归纳一下。

对于地铁问题,大家的讨论,要么是直接找地铁公司能说了就算的人,要么是找一个能管理或者监督地铁公司的人或者单位。

这个监督,可能是基于制度的监督,比如人大。

也有可能是基于现实经验的监督,比如媒体。

但是,恐怕大家不太会去主张去找这个地铁站里工作的基层人员,

而图书馆的那个案例,大家提到最多的是,去找辅导员逐级向上反映,而不主张直接去找校长这种一把手,或者是上级单位,或者是媒体和其他能监督学校的部门。

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应当去找谁表达需求上,不同性质的事情会有很大的差别。

简单概括一下:

内外有别。

比如说图书馆那个问题,学生是学校的成员,这就是个内部问题。

作为一个学生,你应该知道学校内部的运作机制,不同部门和不同的人会有分工,要逐级反映问题,这时候就要考虑清楚,具体该找哪个人,或者哪个部门。

而一个乘客,并不是地铁系统的一份子,这就是个外部问题。

相对于地铁系统来说,他自己是个外人,没必要搞清楚地铁公司的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可以把整个地铁的管理体系看成一个抽象的存在,只要找到能够做出决策的人就行了。

17.jpg

所以,当我们遇到问题,先考虑清楚,这是个内部还是外部问题。

▌外部问题

如果自己并不是这个特定环境当中的成员,对这个环境并没有归属感。

那么,就将这个环境或者这个系统抽象成一个个体。

然后考虑,谁能改变这个环境,谁有这个权限或者能力?

基本上有两种,要么是这个环境的直接负责人,要么是对这个直接负责人有监管权限的人。

不同监管渠道,可能会有不同的作用,比如大家提到的12345、人大、媒体等等,都是监管者。找谁更管用,要看具体的问题来定。

即使找错了也没关系,大不了就是没效果,总之不会让地铁的无障碍变得更糟糕。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认为12345很有效,但另一些小伙伴认为完全就是敷衍。但是,即使12345都是在敷衍,我们打了电话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和坏的后果。

所以,在寻找监管者这个角度上,能找准了最好,找不准的话就广撒网,什么局什么厅,什么市长热线,什么媒体,什么人大,什么政协,通通找一遍,说不定哪个就管用。

当然如果有经验的话,就能针对具体事件,分析出找谁性价比更高。

18.jpg

拨打市民服务热线

▌内部问题

如果我们自己对这个环境是有归属感的,那么我们就不能把这个环境抽象成一个单薄的个体,而要从内部去多分析它,要多思考这个环境本身的运作机制和分工特点。

比如,学校图书馆无障碍不完善,那找辅导员就是个很明智的选择。

再比如,宿舍里无障碍不完善,可以从辅导员先找起来,或者从负责后勤的部门先试试看。

总之,这时候去找教务处就不太明智了,广撒网就不一定有好处了,可能会影响到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形象或者地位。

作为这个系统内部的人,我们对这个系统要多一些了解,而不能像个外人一样,遇到事情就去找学校一把手。

学校通常都会有一套问题处理的机制,下一级的人解决不了的时候,该向上一级去找谁都是比较明确的。

实在搞不清楚的话,就多问问身边的人,或者多去网上搜索一下,总会找到一个比较稳妥的表达对象。

03

精准描述需求

要想精准表达出自己的需求,有赖于哪些因素?

我简单归纳一下:

生活经验,专业知识,人际网络,换位思考意识。

举个比较常见的例子:

教学楼门口的几级台阶旁边没有坡道,导致轮椅使用者无法进入。

现在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向学校具体负责的人提出解决的建议。

我们先看换位思考的意识——

▌换位思考

我们要知道,负责管理教学楼的老师很可能不了解轮椅使用者需要怎样的坡道。

如果我们没有把需求提得很明确具体,对方可能就按照自己对无障碍设施的理解去改造了。

那样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我想大家都会见到一些很离谱的所谓无障碍设施。

所以,我们就要想到,一个缺乏轮椅使用经验的人,很难真正关注坡道是什么样,甚至他们也不了解,或者根本不会去查找有关坡道的技术标准。

就像我们从大街上随便抓一个人过来,让他讲讲坡道应该怎样修。很可能学校的老师在这方面的回答,不会比这个人强多少。

7.jpg

一个坡度特别陡的坡道,上面有无障碍标志

那么我们自己对无障碍设施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这个主要依赖于我们的自身生活经验——

▌生活经验

如果我们已经使用轮椅很久了,对坡道这样的设施,就会有一个很清晰的认知。

比如说看到这个建筑物之后,就能很敏锐的指出应该怎样去改造。

但如果是一个刚刚坐上轮椅的人,虽然他也需要坡道,但是他自己恐怕很难说清楚应当怎样去修。

这就是生活经验的差别。

当我们在生活中积累了更多的直接经验,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更加精准地指出,怎样解决更合理了。

这个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意思。

8.gif

但是有时候,生活经验并不足够,还需要专业知识来搭配——

▌专业知识

还是坡道的问题,我们凭经验会说,你把这个坡道修上10米长就好。

但是,如果我们懂点专业知识,知道标准无障碍坡道的长度比例,再去实地测量一下那些台阶的高度,就能给出一个精准的、合理的长度。

依据这个长度修出来的坡道,比自己凭经验估计出来的,通常更靠谱。

所以,我们需要在无障碍方面积累一些专业知识,比如说辅具的型号性能,和自己有关的设施等等,多少都要了解一些。

再举个例子:

视力不好的同学考试需要把试卷上的字放大,经验会告诉我们,多大的字看起来会比较舒服。

这时候我们要和别人去讲,把字体放大到那么大,我们就需要知道那么大究竟是几号字体,用标准的术语把它描述出来,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怎样操作了。

9.jpg

字号对照表

最后一点,我们的人际网络也很重要——

▌人际网络

特别是残障社群人际网络,我们认识跟自己情况类似的残障伙伴越多,对我们提出精准的需求就越有帮助。

道理也很简单,如果一个残障伙伴也不认识,可能我们就不知道还有这样一种解决方式。

举个例子,对于无障碍洗浴设施,大家了解多少呢?

现在我们要和学校提出一个建议,对浴室做一些无障碍改造,如果我们有特别多的残障伙伴可以去交流,就问问大家,在解决这个问题上都用了什么经验方法。

然后从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把这个方案提供给学校。这样总比自己闷头想更好一些。

所以,我们要努力扩大自己的人际圈子,多认识一些跟自己情况类似的残障伙伴,借鉴他们的生活经验。

10.jpg

可能大家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解决某种障碍的时候,一直用的是某种特定的方法。

比如说聋人朋友,可能一直用的是某一款实时语音转换软件,可是有一天突然发现,另一个伙伴用的方法比自己这个要方便好用,于是就赶紧用起来了,才发现自己过去用的那个多别扭,多麻烦。

另外,如果你的人际圈子中有某个人,和你现在正在交涉的人具有相同的身份地位,那也很有帮助。

比如说,你打算向你的辅导员去提一个建议,但你拿不准,他有多大概率能够接受,能帮你去反馈。

如果你在网上认识一个在大学做辅导员的朋友呢,你就可以先拿这件事情去问问他,看他站在他的立场上会怎样去处置你这个申请,这样你就可以参考。

综上,我们就能提出一个更加明确具体、合理可行的需求和解决方案。

11.jpg

04

注意方式方法

注意方式方法。

关于这一点,在具体应用中的灵活性非常强。

我有一篇很系统的文章讲述过这个问题,是我上次的圆桌分享:4个无障碍小套路!打通国际化理念与中国国情的脉搏

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12.jpg

每一天,每一分钟,每一个我们,都在需求的提出和解决中不断与这个世界互动。

 为了更好地去生活,去改进我们生活的环境,一定要勇于、且善于提出我们的需求。

希望今天的内容对你有帮助。【完】


圆桌后续讨论 

Discussion

关于表达无障碍需求

学生们的经验是?

@Sisyphus:

我是在药大读书的大一新生,轮椅使用者。学校提供的无障碍环境还算挺好的。

我有单人宿舍,生活的基本需求都能满足,但是学校的一部分教学楼没有电梯,有时候得让同学帮忙上楼。

教务处把我日常的课都排在一楼,所以日常的麻烦也不大,但轮椅一般进不去教室,只能被扶着走进去。

其他地方,比如食堂和图书馆,都能自由出入,总体来说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无障碍并不仅仅针对残障群体,任何人在某些时候都可能用到它们,所以这是全社会都要关注的事情。

 @二花:

由于我是上肢和语言残疾,在环境设施方面几乎没有什么需求。

但是,会需要很多合理便利,比如,考试延时,帮忙搬寝室等等。大部分情况都是老师帮我申请考试延时的。

我觉得帮助我最大的反而是那些非正式的方式,去解决生活中一些零零碎碎的问题。但有时候因为观念不足,会出现不理解、不配合的现象。

这个时候就要走正式渠道来解决问题了。

@程溁:

我在学校遇到的问题就是盲文获取这一块。

2020年9月,我进入了高考前的最后一学期,此时老师给我们的卷子全部是从书店买的纸质版,对我来说,学习很不方便。

跟学校交涉了一个多月,学校才答应,只要我自己能找到电子版,学校就愿意帮我打成盲文。

理科的学习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盲文打印机不能打出理科的公式和符号。另外,学校有些老师可能是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不太理解学生的需求,这也是导致校园无障碍不佳的一个原因。

至于生活上,学校里的饮水机、空调等设备都是触屏的,没有凸起和凹槽,盲文和语音都没有,只能凭手感操作。对于视障来讲也是问题。

如果要实现校园无障碍,我觉得应该从视障、听障以及智力障碍各方面去考虑,采取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给他们配备相应的辅助。

@开封小笼包:

我大学的时候,学校的图书馆是一个从一楼直到二楼的大楼梯,南门和北门都是如此。

我去图书馆总是很胆战心惊,害怕摔下去。

我自己也不是设计或者建筑方面的专业人士,但是我想,以后如果遇到类似情况,我会去表达自己的需求。

把遇到的问题提出来,才可能会被解决,其余的交给专业人士来处理。


读完孙涛老师的干货

以及同学们表达需求的经历

你有什么想分享的吗?

把你的经验也写在下方评论区吧!

和小伙伴们一起互相参考!

我们想通过这期圆桌,找到更多支持【校园无障碍】的老师和学生,关注到、加入到我们项目当中来。

后续每个月的持续课程,我们会请到不一样的讲师,带着大家讨论和分享校园有关的事情,或是学生需要的内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平等的接受教育是每个人的权利。如何在校园中提出自己的需求,获得无障碍和合理便利的支持,则是残障学生们实现这种权利的基础。

如果你也对校园无障碍感兴趣,欢迎参与到我们的调查中来。

我们想了解高校无障碍情况,以及高校残障学生的无障碍需求。

本问卷是残障义工网络联合少数派共同制定,无论您是在校学生,还是往届学生,我们都欢迎您来填写,欢迎您的转发和传播!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即可填写问卷!

13.jpg

也可以添加校园无障碍项目负责人微信:

Qinger-zi

一起聊聊无障碍,参与我们的项目图片

14.jpg

联合发起方:残障义工网络

成立于2020年,为受新冠疫情影响的残障伙伴提供合理便利。

 

联合发起方:少数派

成立于2016年,一个有腔调的残障青年聚集地。

 

项目支持方:和众筹

和众筹,是正荣公益基金会联合民间公益组织,在腾讯乐捐上线系列公益筹款项目。和众筹为项目提供专业筹款服务,通过互联网的力量,连接起点滴爱心和值得支持的梦想,呈现透明的信息、专业的支持和多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