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玮社区说 | 社区工作是否都适合指标化?
本栏目由“你好,社区”支持,热爱社区的小玮童鞋主持,邀请众多社区公益支持者一起,每期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共同探讨交流社区治理的相关内容,特别聚焦基层社区治理、社区自治共治、社区营造等,希望社区公益同仁总结梳理相关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为社区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区工作是否都适合指标化?
张琳玮:前几天新闻里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某社区居民第一次登录志愿者服务平台网站,发现自己已经有了200多个小时的服务记录,然而她本人并没有参与过这些志愿服务?记者调查社区相关人员,表示:上级要求。
这事往大里说是盗用了居民个人信息,但是真的和其他盗用信息相比,莫名其妙增加的志愿服务记录似乎也并没有大的风险,反而可能还有很多好处和福利。比如,很多志愿服务平台注册登录后会给志愿者提供免费意外险。但是就因为这样,就可以未经本人同意直接登记注册吗?答案当然是不可以的。
其实这种现象可能在社区并不少见,究其原因我想还是在所谓的“上级要求”上。当然,上级肯定不会要求或者允许社区这样做,但是上级会布置”很多任务和指标,这些指标对于社区来说,真的可以顺利完成吗? 根据我的经验,还真不一定。
指标,顾名思义指的是预期中打算达到的指数、规格、标准。这个预期中的数字往往是固定的,统一的,结果性的。然而社区确是复杂的,各不相同的。
一个街道下辖居委少则一二十,多则四五十,每个社区类型、人员结构都不一样,社区自治的基础也更不相同。就好比打疫苗这事,有些社区轻轻松松就可以把“指标”拿下,甚至超指标完成。有些社区因为老人多,各种基础疾病不能或者不愿意打,社区动员起来就很辛苦。很多时候社区为了要完成“上级规定的预期数字”,无奈之下也只能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了。
所以,我建议以及呼吁我们的街道以及主管部门,在给社区下达指标和任务的时候,多考虑社区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根据社区的特点进行指标划定,在不影响整体预期的基础上,合理得分配指标。
另外,我想说的事,是不是所有的社区工作都适合有“指标”?就好比志愿者平台注册登记这个事,本来就是志愿者自愿的行为,居民愿不愿意注册和我愿不愿做志愿者是两回事,社区层面可以宣传,引导、推荐相关平台,告诉居民志愿服务平台的优势,不会操作的可以协助注册登录。
但并不适合用“指标”去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其实,在社区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环境,是对人的工作,更注重人的关系。这个时候就很难用一些“指标”去量化。特别在社区治理层面,居民自治共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和发展,可能没办法用一时的预期数字去衡量结果。
在这里也呼吁我们的街道以及主管部门在制定指标的时候,可以更看重社区发展的过程,而非结果,制定指标的时候给社区一点空间,可以用增长率、提升率这类的指标去促进社区发展。这样不仅能提升社区工作者的发展动力,也可以促进社区长期稳定地发展。
当然,本案例中也不排除有些社区工作人员“投机取巧”,在没有努力的前提下为了轻松地完成任务而为之,这当然也是不可取的。总而言之,给社区一些发展的空间和时间,不要让社区被所谓的数字指标给“束缚”,更注重社区长久的发展。社区工作并非一朝一夕的任务,要做好还真的不容易呀。
本期嘉宾:张琳玮
正荣公益基金会“你好,社区”项目公益代理人
上海普陀区邻享家社区发展中心 主任
你对社区自治有什么理解,欢迎留言交流。
【你好,社区】是正荣发起的聚焦提升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行动计划,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关精神,践行正荣集团企业社会责任,搭建社区行动参与平台,凝聚多方力量,实现健康、互助、幸福的社区美好生活。
项目对接人:吴军军
联系邮箱:261974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