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平台 | “社区资助+”共学计划招募

DM_20240929224535_001_结果.jpg

近两年从中央到地方陆续推出了相关政策法规,逐渐将社区慈善推向了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这使得公众赖以生活的社区得以被看见,社区慈善探索也层出不穷。但同时,社区慈善的地域性、复杂性,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的现状,也为社区慈善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那些紧迫的全球挑战,诸如气候变化、人口流动等社会问题,都在社区层面感受强烈,再加上现代化发展对人际联系纽带的弱化,都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不同地域的社区面临着越来越相似的挑战,克服社会碎片化,重建信任,激发社会力量,培育多元、包容和充满活力的社区愈加迫切。

围绕社区的不同角色下,都面临着如何理解社区慈善、选择什么策略、如何内外合作、如何克服碎片化、促成持久发展等实际问题···如何将有限的资源投向更长期的解决方案,在尽可能不破坏本地资产和资源之上加以建设,真正呈现社区慈善在社会治理格局中的价值,这些问题似乎过去一直在外部资助方的视野下进行探索,在过去一年的访谈中,我们看到,社区慈善的实践者们开始思考,如果过去应付框架和指标的方式使得自己精疲力尽,如何思考真的价值和新的范式,以探索本地的有效实践?

如何衡量社区实践的价值这个问题,在禾平台的视野下,最初是由社区基金会工作者提出,出发点是“有没有一个评估社区项目的优秀案例”可参考。它也是社区行动的价值究竟在何处的问题,那些以容易被衡量的、由诸多既定框架证明材料堆砌的、具有感官冲击力的数据性结果在社区行动的复杂性下往往只能捕捉片面和简化的成果,这让社区资助工作者难以评估。与此同时,在社区行动者的视角,如何叙述成效看起来往往是面向上下游的、线性的、阶段性的一份报告。但真正能够促成行动有效和团队能力提升的,一定是有足够空间的,面向本地的、真实的、长期的实践评估,这样的一套衡量模式需要足够的信任空间、需要在本土经验的支撑下学习探讨,以形成更多共识和合力,激发社会力量活力。

为此,禾平台联合共建伙伴,开启了本期“社区资助+”共学计划,希望召集社区行动伙伴,在社区资助和不同议题行动的经验基础上,从重新理解社区慈善开始,共同探索建立有效的衡量系统以支持社区发展,推动持久改变。

项目周期

2024年9月-2025年6月

面向区域

在广东、云南、四川、福建开展社区行动的伙伴优先

什么样的伙伴?

社区基金会资助工作者、社区公益组织的行动者;

期望对自己所开展行动进行梳理研究;

关心社区公益、社区项目评估,致力于探索由本地主导的、以信任为基础的社区慈善。

在此基础上,希望以下想法曾经在你的脑海中出现过:

你认可衡量价值观念的改变必须更多的由那些最接近工作的组织和社区来设计和塑造;

你感受到当前的评估对短期项目成效的关注与复杂变化过程的现实之间存在不匹配;

你认为有可能找到衡量社区公益价值的新系统;

你在日常工作中尝试了突破和碰撞,以争取新的可能 。

当然,最关键是,你有兴趣成为共学计划的一员:

承诺参加每月1次的线上沙龙,我们将邀请相关议题实践伙伴作为主理人共学;

承诺从参与共学开始,与伙伴一同共写共学日记,以供提问探讨;

在项目周期内,携手本地共学伙伴至少发起1个议题的在地活动,聚集梳理本地经验。

一起做什么?

梳理自己或所在机构开展的社区工作,牵头开展线上线下的学习讨论活动;

通过政策、实践、研究等学习来理解本土社区公益,并在社群分享;

研究学习国内外社区公益资助及评估案例:翻译、书写、分享;

其他更多可能,由入选伙伴公共探讨。

项目为共学计划提供资金用于支持小组成员开展学习及在地行动:

入选伙伴可申请每人最高3000元的学习经费,共计15名;

共学伙伴将根据区域或议题分为不同小组,行动提案通过可获得10000元在地活动组织经费,本期支持6个小组。

我们期待它的“成果”是

多个对话使得本土社区慈善经验得以交流和碰撞;

促进社区慈善在工作伦理和方法论上的共识;

由行动者共同编织的社区资助衡量系统网络(我们期待的并不是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方案,而是探讨一种基于地方捐助者和社区之间共享框架的灵活方法,重视有形和无形的成就);

一群共学共成长的社区行动者创造更多可能。

报名流程

扫描二维码填写意向,截止时间2024年10月18日18:00

DM_20240929224535_008_结果.jpg

线上交流:2024年10月21日-10月25日

确认入选共学伙伴:2024年10月28日

联系咨询

fengxiaojuan@ghfmail.cn

禾平台社区公益共建网络由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云南连心社区公益基金会、四川社区基金会发展网络、福建公益生态共建小组作为核心共建方,旨在通过链接、培育和倡导,支持和推动全国社区公益发展,促进多议题的社区公益枢纽合作,最终推动构建一个在地资源可持续投入、在地居民可持续参与、持续响应在地多元问题的社区公益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