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畔计划︱寻找2015年度教育公益合作伙伴
“桥畔计划”是由正荣公益基金会与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联合发起,由正荣公益基金会、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澳门同济慈善会和广东省春桃慈善基金会共同出资,旨在通过帮助初创教育公益组织发展,共同探索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其提供非限定资金,并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目前为止,“桥畔计划”共与63家教育公益组织进行了合作。
未来,“桥畔计划”希望在全国范围内继续寻找符合以下条件的合作伙伴:
1.工作内容:主要在农村地区开展基础教育改善及儿童关怀工作,或者其工作能促进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民间教育公益组织。
2.发展阶段:机构处于初创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志愿者运营,正在探索或刚开始进入专职化运作,非限定资金的缺乏是阻碍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经过一段时间的小额资助,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3.人和团队:机构负责人有强烈的与同类机构交流合作的意愿与动力。
“桥畔计划”将为合作的伙伴提供:
1.每年最高人民币6万元的非限定性经费;
2.针对合作伙伴的具体需要,提供学习机会、合作资源、组织发展等方面的服务;
3.处于类似发展阶段的教育公益组织同伴网络。
2015-2016年度“桥畔计划”的工作流程:
2015年2月10日前:潜在合作伙伴信息登记
2015年3月31日前:1.对初步符合条件的组织进行尽职调查(包括实地及电话访谈组织工作人员及相关利益方);2.确定初步合作计划
2015年4月15-30日:召开评审会及公示结果
2015年5月:确定最终合作计划、签订合作协议及拨款
2016年4月:评估与总结,被支持机构提供年度发展报告及财务报告,探讨后续合作形式
欢迎有兴趣与我们合作的伙伴于2015年2月10日前提交“桥畔计划”潜在合作伙伴登记信息,链接如下:http://www.sojump.com/jq/3688036.aspx
联系邮箱:qiaopan#westsa.org(#替换成@)
更多了解,可@桥畔计划(新浪微博),或查询网址:www.zrgy.org
附:《“桥畔计划”是什么?》
文 - 杨国琼(原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项目总监)
在关注教育领域的这些年,我们发现:与社会及公众在多元教育方面的庞大需求相比,目前公益组织的数量与质量仍有较大差距。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育公益组织的发展环境还不成熟,各种资源都更倾向于寻找已经成熟的项目或机构,而较少有意愿在初创期进行投入和支持的资助。另一方面,初创期的公益团队由于自有经费的缺乏,更容易陷入“项目依赖”之中,难以坚持在原来的方向上进行深入的探索。同时,也会带来公信力建设乏力,专业人力资源匮乏、筹款能力弱、项目实施效率低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制约草根公益组织发展或导致“休眠”的瓶颈。
正是因为这种情况,桥畔计划希望通过持续一至三年的非限定经费小额资助,帮助一些教育公益组织其实现初创期的项目经验积累,并通过桥畔品牌的背书,增加组织获得其他资助和资源的可能性,从而得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通过这个初创期教育公益组织的平台,形成一个同伴学习网络,共同沉淀行业知识、推动行业发展。
截止到2014年,已经是“桥畔计划”运行的第五个年头,前后累计支持了49家教育公益组织,随着过去的成功与失败经验的累积,我们对它的期待也逐渐了清晰了出来。
从一开始,我们就非常明确的知道,桥畔计划不是比赛和评奖,我们不是要在这个领域挑选出最优秀的人和机构,给予奖励。
这不是为了雪中送炭或者反对锦上添花,只是因为看到公益圈的各种评选、奖项和项目招标,都更青睐那些已经做得较好较成熟的机构,于是有资源有能力的机构就越来越有资源,而一些成立不久还没有时间证明自己的机构则举步维艰,难以发展。我们发起桥畔计划的初衷,就是为了打破这种怪圈,以“育苗”代替“收获”,支持一些有潜力的,但还在发展初期,甚至还在摸索定位的教育公益组织,为他们创造更多发展的机会,以改善教育公益组织发展的整体生态。
同时,桥畔计划也不是项目资助,甚至,我认为它不是一种资助,它给予的,并不是资金,而是一段时间,一段帮助组织探索和发展的时间。
从一开始,我们就明确桥畔计划给予的小额资金,不用于项目,这是因为当时的背景是很多小组织可以申请到项目,但是那些项目中却经常没有人员经费和行政运营经费,所以我们希望这笔小额资金,可以用于支付工作人员的薪水或人的发展,因为人才是一个组织发展的根本。随着公益领域的实际发展,“零管理费”“低管理费”这种资助选择已经一再被质疑、被挑战,尽管对这种选择的否定可能还没有一个广泛的共识,但我们也逐渐意识到,如果我们一直坚持支付这笔本该由项目成本负担的费用,也许会让一些资助方更有可能不在项目中承担人员成本。于是,从2013年开始,我们将这笔小额资助重新定义为“非限定性资金”,由接收的组织自由决定如何使用。
我们也期望,未来桥畔计划不再是一个项目,而成为一个共同支持教育公益组织发展的平台,就像它的LOGO一样,成为两座桥梁。一座,是教育公益组织自身发展的桥。我们可以陪伴初创期和瓶颈期的教育公益组走过这一段发展蜕变的路程,为它们提供支持,创造学习发展的机会。另一座,则是教育公益组织的资助方、支持方和教育公益组织之间的桥梁。
2014年,我们明确提出,桥畔计划希望发展的是一段“相互挑战、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这里的“伙伴关系”既包括我们与支持的教育公益组织之间,也包括我们与桥畔计划的资助方(合作方)之间,还包括桥畔计划的资金提供者(基金会等)与资金接收者(教育公益组织)之间。我们期待三方可以通过桥畔计划的合作,增进理解,共同学习和实践一段相互挑战和平等合作的关系。
所以,未来我们要为桥畔计划寻找的,已不再单纯是资金或资源的提供方,而是愿意跟我们一起探索,一起发展这个教育公益组织支持平台的合作伙伴。
最后,我们还期待桥畔计划可以成为一个积蓄和汇聚推动教育变革力量的平台。通过不断发掘有不同解决方案的新机构,培育各地的基层教育公益组织,吸引有共同理想的合作伙伴,一点一滴的支持民间力量参与教育变革和推动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最终实现教育公平,让教育回到人的发展这一根本目标上来。